近期,一起涉及复旦大学研究生的退学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位研究生通过公开平台分享了自己的退学经历,揭露了背后不为人知的导师问题,引发了社会对于研究生阶段导师选择的深刻反思。
高考作为公平的选拔机制,为无数学子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然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显得尤为重要。该复旦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表现出色,以优异的成绩保研至复旦大学,却未曾料到,导师的选择会成为他学术生涯的一大阻碍。
据该研究生透露,他的导师主动与他联系,这让他一度认为自己备受青睐。然而,张雪峰老师曾提醒过,导师主动找学生往往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新导师急需学生,二是导师性格或学术能力存在问题,难以吸引学生。不幸的是,这位研究生遇到了后者。
入学后不久,他便察觉到不对劲。2023年本应毕业的师兄师姐无一顺利毕业,这一异常情况让他心生疑虑。更糟糕的是,导师手下的师姐们也遭遇了种种不幸,一位只有毕业证而无学位证,另一位则被迫延毕。这一连串的事件让他深感不安。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导师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导师性格多疑、心眼小,让学生毕业变得异常艰难。更令人震惊的是,互联网上早已有不少关于这位导师的负面评价,但他在选择导师时并未得知这些信息。
该研究生表示,他曾因询问同学为何未报到而被导师指责窥探隐私,退学请求也遭到拒绝。最终,他只能通过开学逾期不报到的方式实现了退学。他的经历警示着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们,在选择导师时一定要谨慎。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有关于优秀导师的正面评价。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导师对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帮助,引发了网友的一片羡慕。这进一步凸显了选择一位好导师的重要性。
研究生阶段的导师选择不仅关乎学术成长,更关乎个人命运。学生们在选择导师时,不仅要考虑导师的学术能力,更要关注其人品和性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在研究生阶段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