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自动驾驶高管转型,它石智航凭何50天获8.7亿天使轮融资?

2025-03-2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机器人创业领域,一股由自动驾驶行业高管引领的新风潮正悄然兴起。多家由该领域资深人士创立的机器人公司近期宣布获得巨额融资,标志着这一跨界趋势的加速发展。

其中,它石智航(TARS)以其独特的团队背景和雄心勃勃的使命吸引了广泛关注。这家成立仅50天的具身智能技术公司,在尚未推出任何公开产品的情况下,便成功完成了高达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亿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和启明创投联合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和高瓴创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它石智航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模型训练以及场景拓展。

它石智航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大额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的团队阵容。公司首席执行官陈亦伦曾担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华为自动驾驶首席技术官以及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则是原华为“天才少年”,复旦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曾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的构建。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是清华大学博士,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曾任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董事长李震宇则曾在百度担任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

它石智航宣称,自己是行业内唯一同时具备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本体研发能力和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为机器人打造聪明的“大脑”,还能设计灵活的“身体”,并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商业化落地。

自动驾驶行业高管向机器人领域的跨界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多位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管已经或正在创办机器人公司,并成功获得大额融资。例如,小米汽车自动驾驶前产品技术负责人刘方创办的阿米奥机器人近期完成了亿元级种子轮融资;文远知行前首席运营官张力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逐际动力,该公司半年内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大疆激光雷达原负责人洪小平成立了若创科技;曾任职于Waymo和Momenta的高继扬和赵行等创办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海图,并已完成3亿元A轮融资;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前负责人陈俊波创办的有鹿机器人近期也宣布获得总额达6亿元的具身智能通用大脑及机器人订单。

与早期的AI或互联网创业者相比,这一波具身智能创业者在技术背景、行业经验和团队构成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早期的AI创业者主要专注于数字世界的算法和模型开发,而如今的具身智能团队则需要跨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界限,既要具备硬件制造能力,又要协调多方需求,并获得政策和资本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创始成员组合往往是科学家与大厂高管的结合体,商业化路径也更注重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随着技术代差的逐渐缩小,场景理解能力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多位机器人厂商人士表示,目前各家公司的竞争关键之一在于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这既是自动驾驶行业高管创业的优势所在,也可能成为他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因为相比在大厂负责具体业务,运营一家公司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琐碎的情况,而大厂高管们不一定具备这方面的经验。虽然这些公司通常能在早期获得大额融资,但高估值也可能增加后续融资的难度。

机器人应用场景探索(示意图)

尽管如此,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波由自动驾驶行业高管引领的机器人创业热潮,将有力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实现通用机器人打开了大门。虽然硬件解决方案已基本收敛,但软件算法仍在快速迭代创新,数据稀缺性是制约机器人能力泛化的关键。因此,未来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

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