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公立幼儿园不教授小学知识的讨论在家长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家长疑惑,为何国家不鼓励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授孩子小学知识,尤其是在公立幼儿园中。
一些家长认为,如果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教授小学知识,孩子上小学时会更加轻松,甚至对中学的学习也有积极影响,整体成才率似乎会有所提升。毕竟,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大多具备本科学历,教授一些小学知识看似并不困难。
家长还指出,减少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和唱歌跳舞时间,转而学习小学知识,不仅不需要增加教师数量,也不需要额外的教育经费,看似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做法。
然而,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实验中,一对同卵双胞胎小A和小B,在11个月大时,小A开始接受爬楼梯训练,而小B则没有。经过一个半月的训练,小A爬5级楼梯需要26秒,而小B则需要45秒。然而,当开始训练小B后,仅仅过了两周,两个孩子爬5级楼梯的时间都缩短到了10秒。
这个实验表明,虽然小A提前接受了训练,训练时间也更长,但最终并没有比小B表现得更好。换句话说,孩子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节奏,过早的训练和干预并不一定能带来长期的优势。
类似地,孩子在学习知识方面也有其自然的成长轨迹。比如,教4岁的孩子写名字可能需要花费几天时间,而教5岁的孩子则可能只需要半天。国家不提倡幼儿园小学化,正是为了避免过早的教育干预打乱孩子的身心发展顺序。
更重要的是,超前教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习得性无助的负面影响。当孩子总是被要求做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学习过难的知识时,他们可能会逐渐认为自己不行,产生挫败感。
这种持续的挫败感会让孩子变得消极,一遇到学习就认为自己不行,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历史上,美苏两国在教育上曾尝试过超前教育,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发现,这种做法对孩子的长期发展并不利。
针对家长担心孩子幼儿园不学一年级就跟不上的问题,专家指出,双生子爬梯实验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使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没有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他们上小学后仍然有可能迎头赶上。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盲目跟风搞超前教育。只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和学习,他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