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迎来重大变革,标志着国家对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战略进一步深化。随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调整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今年的强基计划在专业设置、考核模式、选拔机制及培养方向上均呈现出显著变化。
今年的变化中,单科破格成为主流趋势尤为引人注目。以往,单科破格仅在少数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进行试点,但2025年,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加入此行列。例如,天津大学规定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专业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145分,且高考加权成绩在分省计划的六倍以内可破格入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也设立了类似的单科成绩要求,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竞赛生的破格资格进行了调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取消了第二类五大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考生的破格入围资格。这一变化反映出非顶尖高校在吸引竞赛生方面的策略转变,通过特色化发展或精准化政策设计,在强基计划中寻求差异化竞争。
在专业设置方面,今年多所双一流大学宣布扩招,且强基计划专业不再局限于基础学科,而是向国家战略需要的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等热门专业倾斜。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测控技术与仪器(含量子信息方向),武汉大学数学专业开设智能科学方向,北京理工大学推出数学+AI培养方案等。这些变化打破了传统“冷门基础学科”的刻板印象,拓宽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
校测模式也得到了优化。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南大学采用了“复交南”模式,即把强基计划的校测提前至高考后出分前进行,所有报名成功考生均可直接参加初试,无高考成绩入围限制。这一模式为高考成绩处于入围边缘线的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使更多考生能够参与到强基计划招生中。
面对这些变化,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考生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根据自己的成绩、学科特长、科研志向及兴趣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成绩优异者可尝试顶尖高校,学科特长生可关注单科破格政策,科研志向明确者适合选择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兴趣驱动型学生则应关注交叉学科与新兴领域。其次,考生和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招生政策,了解报考要求、入围标准及录取规则等信息,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招生动态。最后,考生应加强学科知识学习,进行系统性强基训练,并准备个人陈述素材,确保在考核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