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AI作诗:能否超越人类的情感与意境?

2025-04-03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文学与科技的交汇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盛会于恭王府博物馆悄然绽放。第十四届(乙巳)“海棠雅集”不仅汇聚了众多诗词爱好者,更首次引入了“DeepSeek诗词创作互动”,让人工智能与传统诗词碰撞出独特火花。

活动中,两首以《西府海棠》为题的诗作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一首透着古典韵味,字句间流露出诗人的情感与哲思:“贪生万物古今同,岁岁春妆树树红。色质香形姿貌绝,枝头一样死随风。”另一首则显得清新脱俗,虽同样描绘海棠之美,却似乎少了些人情味:“芳魂不与众花同,独向东风绽浅红。纵使香消春去后,犹留清影月明中。”

面对这两首诗,诗词专家们纷纷展开竞猜,试图分辨哪一首出自人类之手,哪一首则是AI的杰作。第一位专家倾向于认为第二首诗更具诗意,认为它写得更为出色。而第二位专家则通过分析语言习惯和用韵,认为“死随风”这样的字眼更符合人类诗人的创作风格,因此认为第一首是人类所作。

然而,当答案揭晓时,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第一首诗实为人类诗人所写,而第二首则是由DeepSeek人工智能系统创作。这一结果引发了现场的热议,诗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人工智能如何模拟人类思考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海棠雅集”作为恭王府的一项传统活动,自清代以来便承载着文人墨客的雅趣与风骨。每至海棠花开之际,便邀请京城学人前来赏花品茗、吟诗作画,畅谈古今。而此次活动不仅延续了这一传统,更通过科技赋能,让古典文学与现代科技实现了完美融合。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在现场分享了人工智能的三个特点:知识检索、语言理解和逻辑推理。他指出,AI其实是在模拟人类的思考方式,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创作出具有人类情感的诗词作品。这一观点引发了现场嘉宾的深思,也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届“海棠雅集”还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众诗家借此机会,以古体诗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诗词创作和交流分享环节,诗家艺友们纷纷上台展示作品、交流心得,现场诗情画意、翰墨飘香。

在雅集笔会环节,嘉宾们更是挥毫泼墨,为本次雅集留下了珍贵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嘉宾们的艺术才华,更见证了古典文学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璀璨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