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内容公司盈利曙光初现,内容五巨头各显神通
近年来,互联网内容公司终于迎来了盈利的曙光。B站在2024年第三季度首次实现了单季盈利,紧随其后,知乎也在同年第四季度交出了盈利的财报。这一转变标志着,经历了漫长亏损期的互联网内容产业,正在逐步走向盈利。
回顾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围绕传统长内容生态,已经诞生了腾讯音乐、B站、爱奇艺、阅文集团和知乎五家上市公司。这五家公司虽然分属在线音乐、视频、网文、社区等不同赛道,但都以“内容付费”为核心商业模式。与广告、电商等相比,这一模式体现了内容行业的特殊性。
内容五巨头在生产、分发和变现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上游的阅文坐拥海量IP,中游的爱奇艺负责影视化改编制作,下游的B站进行UGC/PUGC视频分发,知乎贡献社区讨论,而腾讯音乐既参与中游音频制作,也涉及下游分发。然而,这个看似掌握着“内容大权”的联盟,却共同背负着内容行业的两大难题:高昂的版权成本和薄弱的用户付费习惯。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内容巨头们仍然努力寻找盈利之路。从财务数据来看,这五家企业的盈利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分层。腾讯音乐和阅文(剔除新丽传媒商誉减值影响后)长期保持盈利,爱奇艺在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盈利,而B站和知乎的单季盈利则直到2024年才得以实现。
在营收规模上,爱奇艺、腾讯音乐、B站位居前列,明显大于阅文和知乎。特别是知乎的总收入,还不到爱奇艺的八分之一。然而,在利润方面,腾讯音乐的表现最佳,去年赚了77亿,远高于爱奇艺的15亿。阅文也保持了稳定的盈利水平,过去几年一直保持10亿左右的盈利战绩。
付费会员数量是衡量内容公司的重要指标之一。腾讯音乐的付费会员数量最多,达到1.21亿,而爱奇艺虽然未披露具体数据,但推测其付费会员数量也在1亿左右。B站和知乎的付费会员数量则在千万或百万级别。
为了实现盈利,内容巨头们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方面,它们在有限的空间内猛降成本。爱奇艺和知乎是这方面的佼佼者。爱奇艺通过调整战略和内容构成,成功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扭亏为盈。知乎也通过缩减各项开支,大幅减少了亏损。
然而,内容公司的盈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五巨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盈利成果,但市值却并未完全反映出它们的价值。与美股同类型公司相比,国内内容五巨头的市值仍然较低。这可能与市场环境对文娱行业的热情度不高有关。
尽管如此,内容五巨头仍在积极探索更多方式来证明自身的持续盈利能力。它们稳定已有业务,同时紧跟AI潮流,尝试将自身优势与AI结合。例如,阅文将AI与IP开发的各环节打通,知乎发展AI+社区,B站则利用AI进行广告投放和内容生产。
虽然AI改造内容行业的想象空间很大,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的商业化效果。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内容五巨头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