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印度市场的布局充满了复杂情感。一方面,印度低廉的制造成本和迅速扩大的市场规模让苹果难以抗拒;另一方面,印度财团的强势介入却令苹果犹豫不决,不敢贸然加大投资。
据悉,2024年印度制造的iPhone占比已经达到了14%。然而,这个比例背后隐藏着苹果在印度市场的种种困扰。印度财团不仅深入参与了iPhone的制造,还涉足销售环节,这让苹果感到十分棘手。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苹果推动了富士康、和硕和纬创三大代工厂赴印设厂。然而,纬创的印度工厂已被印度财团塔塔收购,和硕的工厂也被迫交出控股权,如今仅剩富士康仍在独立运作。
富士康在印度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印度工人频繁停工、要求涨薪等问题,使得富士康在印度的产能扩张缓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富士康的生产计划,也对苹果在印度市场的布局产生了不利影响。
塔塔接手iPhone代工后,去年其化工厂发生了重大火灾,凸显出印度财团在管理iPhone生产线方面的不足。这一事件迫使苹果在短时间内增加了中国郑州富士康工厂的产能,以弥补塔塔工厂停产造成的供应不足。尽管如此,塔塔并未停止其在印度市场的扩张步伐,还与苹果合作在印度建设零售店,进一步深入参与了iPhone的生产和零售环节。
印度市场的快速发展让苹果无法忽视。2024年,苹果首次跻身印度手机市场前五名,增速高达39%,成为印度前五大手机品牌中增速最高的一家。再加上印度制造的成本优势,苹果对于在印度增加iPhone产能的念头愈发强烈。然而,印度制造iPhone的质量问题以及中国供应链企业的集中分布,使得苹果在决策上颇为谨慎。
近期,美国提高关税的政策可能对苹果在印度市场的布局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美国从印度进口iPhone的关税为26%,而从中国进口iPhone的关税则高达54%,且未来还可能继续上升。这一关税差异使得苹果不得不考虑增加印度制造iPhone的比例,以降低生产成本并避免关税风险。
然而,苹果并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制造iPhone的质量更高,且当下iPhone的诸多供应链企业都在中国,因此中国仍将制造大部分的iPhone。预计印度制造的iPhone将主要针对印度市场和美国市场销售,而中国制造的iPhone则主要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并出口至其他未提高关税的市场。
为了制衡印度财团的强势地位,苹果还在越南制造iPhone,并传出计划在印尼设厂的消息。这一多元化制造策略旨在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防范潜在的风险。毕竟,印度“外资坟场”的名声并非空穴来风,多家美国企业如福特、沃尔玛、亚马逊等都曾在印度市场遭遇挫折。特斯拉也曾有意在印度设厂,但最终因担心市场环境和政策风险而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