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战略高地。近日,有专家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根据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划分为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前瞻引领型和民生改善型四大类。然而,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多集中在前瞻引领型,旨在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相比之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步伐。
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或政策效益。这类设施通常针对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难题,提供实验平台和测试手段,助力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专家认为,加快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有效提升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能力。
与此同时,大科学装置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平台,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原始创新方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科学装置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再到使用和开发,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丰富的创新成果,并通过及时转化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把握和运用好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化机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大科学”时代,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形势趋于严峻,一些科技领先国家推行“小院高墙”战略,对正常的科研合作和资源共享构成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坚持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依托自身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开展有组织科研,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又要主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增进与国际间的互动效率,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
截至目前,我国已布局规划了77个大科学设施,其中57个已在建或投入运营。这为我国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我国应在优先保障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制定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章程,明确开放共享模式,建立相应的规则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局。
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方面,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情感。从除夕夜到元宵节,春节不仅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更寄托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期待和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在这一特殊时期,人们通过各种庆祝仪式和活动,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始终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更激励着人们在新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断奋斗。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奋斗的季节里,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开启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