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协和6枚牛剑录取揭秘:名校之路,“做自己”比“争第一”更重要?

2025-04-13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随着牛津、剑桥以及常春藤联盟等顶尖学府放榜的尘埃落定,家长们纷纷开始探寻今年的录取“秘诀”。在众多标准化成绩、课外活动、竞赛经历等要素中,成功案例似乎总有着相似的轨迹。

那么,这些脱颖而出的孩子究竟凭借什么赢得了名校的青睐?协和教育总校长卢慧文的一席话,为众人揭开了谜底。

协和历年在斯坦福、哥伦比亚、康奈尔、牛津、剑桥等名校的录取名单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尤为今年协和斩获的6枚牛剑录取通知书,其获得者均是自小学起便接受协和教育,一路成长起来的学子。

在不少人心中,名校似乎总与“鸡血”教育紧密相连,但卢慧文校长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不择优、不掐尖、不抢跑。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协和三十年的名校生培养历程。

以下内容为卢慧文女士在CITD大会中的分享,以第一人称叙述。

协和从不择优、掐尖或抢跑,但我们的孩子依然能够收获名校录取。这得益于协和稳健前行的步伐和深厚的积累。

协和的宝贵资源在于磨砺出了一批成熟的中外管理团队和教学团队。目前,协和中小学阶段拥有1300余名中方教师和500余名外方教师,校长团队包括46位中外正副校长。这样的人力资源,是协和三十年来不断磨炼和成长的成果。

协和还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完善的体制,每个学段都有明确的教育重点。这使得协和的教育被赞誉为“卷舒有度,长程贯通”。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协和找到了舒展发展的平衡点,让孩子们在冲刺成绩的同时,注重全面发展。

以牛剑录取为例,协和今年的6名牛津、剑桥录取者,均是在协和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学术成绩优异,更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全面发展的能力。

协和的教育策略,可以从“术”和“道”两个层面来理解。从“术”的角度,协和在课程设置、教师配置、教材选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道”,即培养孩子的独特性和多元兴趣。

在不确定性的国际升学赛道中,孩子需要展现更多的独特性。这需要家庭给予不同的关注,挖掘孩子的潜能,选择适合的教育体系。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多元的兴趣和爱好,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面对“争第一”还是“做自己”的选择,卢慧文校长认为,在确定性的赛道中,如中考、高考,争第一是必要的。但在不确定性的赛道中,孩子需要展现更多的独特性。家长需要在孩子走路和冲刺之间做出选择,找到平衡点。

协和目前形成了两大体系:融合班和先锋班。融合班偏体制外的双语教育,适合希望孩子在国际赛道发展的家庭;先锋班则兼顾中考竞争力,适合希望“两条腿走路”的家庭。这两种培养方式,为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卢慧文校长还强调了孩子成为未来公民的两个重要考量:传统价值和全球视野并重,以及科技为翼、人文为基。她通过《哪吒2》和《黑悟空》的成功,以及《哈利波特》在中国市场的反响,说明了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她也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未来人才的培养应以科技为翼,人文为基。孩子们需要掌握科技工具,但更需要扎根于人文土壤,体悟历史、珍爱生命。

卢慧文校长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也让人深思。她表示,文理无高下,个人有专长。人生需要以理性之光照亮前路,也需要以诗意之心安顿灵魂。这一观点,无疑为协和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更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