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直播热潮背后的割韭菜陷阱
随着DeepSeek等尖端大模型的快速演进,数字人技术的应用领域已从内容创作拓展至互动交互与文化交流,这一创新趋势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技术革新往往伴随着盲目跟风后的收割现象。近期,华为、京东、百度、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数字人领域,为市场上的收割者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些不良商家打着前沿技术的旗号,利用大众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理,编织出“轻松月入三万”的美梦。他们一边诱使一批又一批的代理商上钩,一边提供的却是表现生硬、逻辑混乱的半成品。事实上,数字人技术远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整个行业正经历降温期。此时,以数字人为噱头宣传“躺赚”秘诀的行为,无疑是割韭菜的行为。
徐铭,一位经营两家烤肉店的商家,近期听闻同行通过数字人直播实现了低投资高回报,于是开始接触相关软件服务商。他发现,这些服务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心想通过销售软件和服务赚钱,另一类则是采用代理加盟模式。而市场上,第二类服务商更为普遍。
“你还在担心数字人行不行?懂的人早就拿到结果了。”在与一家软件服务商的对话中,徐铭听到了这样的话术。该服务商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直播系统,包括视频+直播版AI数字人系统和AI自动播系统,声称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价格方面,软件按年收费2980元,定制专属形象和声音则需额外费用。然而,服务商不断推荐徐铭成为代理,并提出了四种级别的代理模式,从初级到战略代理,费用从6000元至59800元不等,承诺的优惠和利润相当诱人。
当徐铭询问关于数字人直播的规则和风险时,服务商却避而不谈。另一家大厂旗下的服务商则明确告知,如果平台不支持第三方数字人直播,可能会被封号。徐铭在了解多家平台规则后,决定暂时放弃这一引流渠道,因为市场上的软件服务商良莠不齐,一旦被骗,可能导致店铺降分或封号。
济南时报曾报道一起类似事件,马先生与合伙人投资98000元购买了一款智能数字人技术,希望为公司开设直播间赚取收益,结果却因频繁违规被封号。马先生发现,服务商提供的AI智能数字人直播实际上是录播,根本无法实现全天候直播。
不仅企业级用户容易成为韭菜,零散的小型用户同样难以幸免。待业在家的郑敏敏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数字人直播的广告后心动不已,付费980元成为服务商的客户。然而,她得到的数字人效果僵硬,口型对不上,一开播就被平台判定为低质内容,反而毁了她的账号。
多位电商博主和平台政策表明,数字人直播目前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各大平台对数字人直播有严格限制。抖音明确规定,无人直播是禁止的,使用虚拟人直播必须进行真人实名认证,并由真人驱动进行实时互动。视频号、快手等平台也对数字人直播有类似限制,避免低质量内容的泛滥。
尽管数字人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爆炸性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规模,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从中获利。技术发展是真实的,但那些声称能带你赚钱的人往往是虚假的。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应保持理性,警惕潜在的割韭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