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订酒店遭遇“照骗”,消费者权益何在?平台监管不能成空谈!

2025-04-16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期,线上预订酒店的消费者频繁遭遇“照骗”陷阱,引发广泛关注。据多位网友爆料,他们在预订酒店时遭遇了实物与宣传图片严重不符的情况。有人花费高额预订海景房,到达后却发现所谓的海景不过是经过精心渲染的效果图;还有人预订了大床房,结果房间内的床小得令人咋舌,甚至不如自家沙发宽敞。

这些遭遇无疑给满怀期待的旅行者泼了一盆冷水。我国法律对虚假宣传有着严格的规制,《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明确规定,禁止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然而,商家却以“艺术效果”为幌子,利用广角镜头和渲染图进行视觉欺骗,再以“图片仅供参考”的免责声明推卸责任,让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在这场“图片游戏”中,在线旅游平台也难逃干系。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率和利益,一些平台默许甚至鼓励商家上传美化过度的图片,甚至提供“一键智能美化”工具,完全忽视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审核宣传内容”的要求。平台通过设置“不可取消订单”和“高额违约金”等规则,将风险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一些消费者在要求退房时,不仅遭遇平台拒绝垫付退款的困境,甚至在订单被强制核销后,维权无门,只能诉诸法律。

消费者在面对“照骗”时,维权之路往往异常艰难。拍摄对比证据、申请专业鉴定、经历漫长的诉讼过程,这些繁琐的步骤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最终只能无奈接受现实。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与平台之间形成了“攻守同盟”,消费者的差评被折叠、投诉被拖延、退款遭克扣,维权之路愈发艰难。

为了破解“照骗”困局,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网络。在法律层面,应细化“图片与实物不符”的认定标准,降低消费者的举证门槛。北京、江苏等地法院已经尝试“举证责任倒置”的做法,要求商家自证宣传的真实性,这一举措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平台层面,需要打破流量至上的逻辑,建立“技术+制度”的双重防线。例如,利用AI技术识别并强制标注过度修饰的图片,设立“冷静期”允许消费者在入住后一定时间内无责退单,并引入第三方机构托管资金以避免退款纠纷。

在行业层面,行业协会应发挥牵头作用,制定在线酒店信息发布的相关规范,明确图片修饰的尺度和房型标注的误差范围。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

这场“照骗”风波不仅揭示了个别商家的失德行为,更为数字时代的信任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让消费者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法律需要更加锋利、行业需要更加透明、平台和酒店需要更加清醒的自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消费者成为“照骗”游戏的牺牲品。

冰川网络股价下滑,成交额逾两千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引关注
截至9月30日,冰川网络股东户数2.92万,较上期减少2.62%;人均流通股5635股,较上期增加2.66%。2024年1月-9月,冰川网络实现营业收入19.83亿元,同比减少6.19%;归母净利润-4.6…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