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AI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北京银行近期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该行高管详细阐述了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分享了未来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战略规划。据北京银行负责人霍学文介绍,过去三年,北京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全面推动业务、技术与数据的深度融合,成功完成了数字化转型1.0阶段,实现了“三个全方位升级”。
首先,在技术能力方面,北京银行通过打造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和统一风控平台,实现了技术底座的全面升级。统一数据底座有效打破了数据壁垒,使数据能够自由流转于银行内部;而统一金融操作系统则打破了系统间的界限,首次在金融领域应用了操作系统理念,使投产时间平均缩短了60%,研发交付产能提升了20%。北京银行还变革了科技管理机制,通过“京征程”实现了科技项目的敏捷交付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管理,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2024年,该行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4.6%,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同时拥有超过千人的科技研发团队。
其次,在业务模式上,北京银行也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过去三年中,“数智决策、场景获客、流量经营、体验至上”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北京银行的业务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数字化新策略和方法。智慧决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北京银行积极打造了零售、对公、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的“水晶球”系统,推动了从“经验决策”向“数智决策”的转变。
在AI应用方面,北京银行秉持“All in AI”的理念,构建了“大模型+通用机器学习模型”一体双擎驱动的技术体系,自研了百亿级参数的“京智”大模型,并完成了DeepSeek全系列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北京银行还打造了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全行员工提供了便捷的AI工具箱。目前,AIB平台已累计提供了超过19万次的知识检索和问答服务。
霍学文强调,北京银行不仅构建了“AI+”场景应用体系,将AI与办公、客服、资金交易等高价值场景相结合,还通过不断迭代和进化,在关键领域长出了新能力。同时,北京银行还与南开大学、华为等机构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金融”的应用场景,并积极服务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
AI的应用为北京银行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在运营成本方面,通过推出线上化、智能化的AI协呼服务,北京银行日均释放了一线坐席0.5至1小时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坐席工作效率10%以上。在科技研发领域,AI技术提供了代码补全、技术问答等智能能力,提升了研发效率约17%。同时,通过建立“RPA机器人工厂”,北京银行累计部署了1073个自动化流程,执行任务265万件,累计节省人工3500余人月。
在提升效能方面,北京银行打造了小京搜索系统,为行内员工提供了多款高效智能工具,并推出了智能报告工具、智能会议助手等创新产品,显著提升了员工效率。北京银行还将智能尽调、智能审批等多种AI能力嵌入新风系统,将一份尽调报告的完成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
在价值创造方面,北京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i智配”,将复杂的资产配置转化为便捷的金融工具,覆盖客户近60万人。同时,该行还推出了AI交易员“京行小金”,精准分析对手方需求,同业存单询价量占同期总发行量的35%。北京银行还构建了普惠全流程风控体系,打造了智能化营销模式,专精特新企业客户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
霍学文透露,未来,北京银行将继续深化AI应用,推动AI与战略布局深度融合,夯实AI基础能力,深化AI赋能应用,并筑牢AI人才根基。北京银行计划打造“人+机器”的协同办公模式、“超自动化”的业务处理模式等,让“AI Banking”成为未来金融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