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原CEO张勇海外行踪引发热议,新势力车企再陷风波
近期,哪吒汽车原首席执行官张勇的海外行程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有消息传出,张勇在离职前已办理英国签证,目前身处英国。对此,张勇本人在朋友圈作出回应,表示自己仍担任哪吒汽车的顾问,并为公司四处奔波筹集资金。
然而,就在张勇忙于融资之际,哪吒汽车的国内经销商却在桐乡工厂聚集维权,高呼“打款几百上千万,车一辆都没发出”。经销商代表在视频中明确表示,他们的目的并非要让哪吒汽车倒下,而是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张勇的这一举动让人不禁想起了乐视创始人贾跃亭。2017年,贾跃亭以去美国“开例会”为由,此后长期滞留海外,并辞去了乐视网的一切职务,留下“下周回国”的段子。2023年,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甩下上百亿债务远走海外,并宣布自己已是外籍身份。
张勇的海外行程曝光后,外界的目光突然聚焦到了另一位新势力车企CEO——极越CEO夏一平身上。不过,夏一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仍在国内,并未效仿贾跃亭等人遁走海外。
哪吒汽车的命运似乎与张勇的离职和海外行程紧密相连。哪吒汽车曾在2022年夺得新势力销量冠军,但随后便走上了下坡路。2025年1月,哪吒汽车的交付量仅为110辆,同比暴跌97.76%,渠道崩溃、售后停摆等问题加剧了投资者的不信任。
哪吒汽车的问题不仅在于销量下滑,更在于管理层对于技术和行业趋势的判断以及执行效率不足。哪吒汽车的创始团队主要由传统车企背景的高管组成,与蔚小理等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车企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张勇在2018年被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邀请加盟,并带来了北汽“主攻B端、低价高配”的策略。这一策略在短期内为哪吒汽车带来了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却限制了哪吒汽车的发展。2023年,哪吒S、哪吒GT两款20万+车型高调上市,但销量却不尽如人意。更致命的是,研发资源向高端车型倾斜,导致主力车型升级停滞,被比亚迪等竞品趁机蚕食市场。
哪吒汽车的现金流危机也日益严重。2021-2023年,哪吒汽车累计亏损超183亿元,2023年毛利率为-14.9%,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为负。尽管哪吒汽车曾两次冲击IPO,但均未成功。2024年6月,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截至2025年4月,IPO聆讯已失效,上市进程停滞。
哪吒汽车的下坡路几乎就是威马汽车的翻版。威马汽车也曾因财务数据不达标而上市受阻,最终爆发了资金链断裂。相比之下,极越汽车的倒下则更为突然。2024年10月,百度在尽职调查中发现极越存在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随即终止了原计划的30亿元融资。极越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从“富二代”一夜之间成为“负二代”。
哪吒汽车的教训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仅是资本游戏,更是技术积累、用户洞察与战略定力的长期博弈。若无法解决管理混乱、战略短视等问题,即便获得短期融资,也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新势力车企需要更加务实地制定战略和规划。小鹏汽车通过引入王凤英等供应链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迅速砍掉低效产品线,集中资源打造新产品,成功实现了毛利率转正。这印证了一个真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本质是创始人战略定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