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美术的璀璨星河中,周碧初(1903-1995)以其卓越的贡献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不可多得的闪耀之星。近日,“色彩之诗——周碧初捐赠艺术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汇集了周碧初近120幅珍贵的油画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周碧初,作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家与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探索与创新。早在1925年至1930年间,他远赴法国深造,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技法系统引入中国,并成功地进行了“民族化”的转化,为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油画作品,不仅继承了西方印象派明丽清新的色彩与质感,更融入了中国水墨的灵动气韵与诗歌的隽永意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范式。
此次展览,得益于周碧初及其家属多年来向公立机构的大规模捐赠,上海油画雕塑院得以成为国内收藏周碧初作品最多的专业艺术机构。展览分为七个部分,通过“西学东授 ‘粗而细’”、“十年千岛 ‘细而粗’”、“湖山新象 ‘工而化’”、“奇峰叠彩 ‘化而工’”等四个主单元,渐进地展现了周碧初以油画“民族化”为核心的艺术风格发展脉络。每个章节都通过导言、作品梳理以及创作手记、绘画语录,深入剖析了周碧初绘画语言风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内在动机。
周碧初的艺术生涯,始终信奉着石涛“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格言。他认为,绘画艺术的演变,东西艺术虽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与造型观念,但终将殊途同归。因此,他终身致力于油画和水墨两条线路的研究与创作实践,探索二者的互鉴相生。他的油画作品,如《大宁河》、《绍兴东湖》等,都充分展现了他在色彩表现力、平面装饰性以及对中国画“六法”的创造性转化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展览还设有“春风化雨:海上芳菲”、“翰墨相知:书画因缘”、“千里之行:诗与远方”三个辅单元,分别展现了周碧初与上海的深厚渊源、与中国水墨界大家的交往以及他的写生活动履迹与艺术年表。同时,展览还播放了纪录片《周碧初的艺术人生》,为观众提供了对周碧初艺术生涯的简要回顾与梳理。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表示,周碧初先生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建院前辈大家之一,此次展览也是该院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展。展览开幕同时,“周碧初艺术研究中心”也正式揭牌,未来将通过研究中心的平台,不断汇聚资源,展开对周碧初及其相关的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探寻其“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及历史与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