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关于阳光保险董事长张维功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张维功于4月9日与公司人力、科技板块的员工代表进行了一场座谈会,这场会议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半才结束。
这场深夜座谈会的内容聚焦于公司的人力资源科学管理体系和机器人建设等方面。参会员工积极发言,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建议,张维功董事长则耐心倾听,与员工们互动交流,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会议时间漫长,但氛围却显得意犹未尽。
然而,这场深夜会议却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网友对此表示不满和质疑,认为这样的工作方式并不合理,甚至有人用“996福报”等争议性事件来类比。评论区里,批评和指责之声此起彼伏,一些言辞激烈的评论更是层出不穷。
张维功作为保险界的知名企业家,其职业生涯可谓丰富多彩。他曾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保监会担任过多个职务,拥有丰富的保险行业管理经验。2004年,张维功毅然辞去公职,投身市场化创业浪潮,成功创立了阳光财险,并迅速拓展业务版图,搭建起阳光人寿业务板块。在他的带领下,阳光保险发展迅速,并于2022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图中人物系张维功
然而,随着阳光保险的不断发展,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近年来,公司内部进行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制度强化,包括推行严格打卡和深夜开会等措施。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管理动作,实则是企业传递变革信号的缩影。然而,在当下愈发注重员工权益与人文关怀的商业环境中,这种模式是否依然契合时代节奏,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此次深夜会议更是将阳光保险的内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从会议议题来看,公司似乎正在酝酿一轮新的人员调整优化。而此前,阳光保险已经经历了一轮裁员,导致年轻员工首当其冲。这种人力优化措施虽然短期内能够压降人力开支,但也可能导致人才梯队青黄不接。
阳光保险在技术和战略转型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公司正在积极押注“人工智能+”战略,推动AI客服、智能坐席及人伤图片定损工具等场景落地。然而,在技术转型的表象之下,公司却面临着人力优化与效率提升不同步的困境。员工总数降幅显著,但人均创利指标却出现下滑。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阳光保险近期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25年开年,公司便遭遇了增长困境。阳光财险和阳光人寿的保费收入均出现波动,与同行业的新华保险相比,转型成效差距明显。这一系列问题使得阳光保险在迎来其“弱冠之年”时,烦恼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