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启示: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国家新课程标准的一句话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话自2001年提出以来,一直是指导孩子阅读的重要原则。
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的滋养。莎士比亚曾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多读书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表现更佳,更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邻居家的小宇,从小热爱阅读,知识面广泛,写作时思维开阔,事例信手拈来,这便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然而,仅仅多读书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真正喜欢阅读,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有些孩子初时不爱阅读,但只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便能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比如,有的孩子原本对书籍不感兴趣,但偶然间读到一本有趣的历史故事书,从此爱上了阅读,气质和谈吐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选择书籍时,我们也应引导孩子选择有价值的好书。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历经时间考验,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小学生如果能读经典当然最好,若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从故事书入手,无论是文学、历史、地理还是科学,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书籍,都能成为孩子精神的食粮。英国作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好书,就是与优秀的人对话,能让孩子汲取精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读整本书显得尤为重要。读整本书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让他们深入理解一个主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要阅读整本书,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主体,单篇短章只是辅佐。研究表明,经常读整本书的人在理解复杂问题和深度思考方面能力更强。例如,读《红楼梦》只有完整地读下来,才能深刻体会人物的命运起伏和家族的兴衰变迁。
阅读,是塑造孩子灵魂最省力的方法。多读书,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知识;好读书,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读好书,让孩子汲取智慧;读整本书,培养孩子的深度思考能力。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引导孩子走进书的世界,他们将在书海中不断探索,遇见更好的自己。家长们,不妨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捧起书本;老师们,也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书的世界。让我们共同感受阅读的力量,驶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