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90后海归跨界种菜:垂直农业的生存智慧与长期坚守

2025-05-02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创业的浩瀚星海中,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掌舵者,他以“90后”独有的沉稳与远见,在科技与农业的交叉路口,绘制出一幅未来农业的图景。秦楚汉,上海墨泉生物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正引领一场垂直农业的变革。

“只要还在牌桌上,就没有输。”这句源自硅谷传奇孵化器Y Combinator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的名言,成为了秦楚汉创业路上的座右铭。他并非在谈论牌桌上的胜负,而是借此阐述在创业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上,坚持与生存的哲学。

秦楚汉的创业故事,始于一个听起来既科幻又接地气的领域——垂直农业。在他的世界里,植物不再受自然环境的束缚,而是在LED灯光与AI算法的精准调控下,于密闭的“植物工厂”中茁壮成长。这些工厂能够突破地理与气候的限制,稳定地产出高品质、无农药、无重金属的蔬果与经济作物。

然而,这条看似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实则布满了荆棘。高昂的初始投入、漫长的市场培育期、亟待提升的能源效率,以及与传统农业截然不同的成本逻辑,都是秦楚汉和他的团队需要面对的挑战。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资本趋于冷静,欧美同业巨头的融资失败,更是给这个新兴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秦楚汉并未因此退缩,他坚信,“活下去”,是这个行业最务实、也最核心的议题。

秦楚汉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出生于上海,高一便远赴加拿大求学,经历了从经济学到计算机科学的跨界转变。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独立思考、自我驱动的性格,更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曾在多伦多参与智能自行车的研发,深度介入与中国供应链的沟通,又在金融科技领域崭露头角。但最终,他选择了农业,这个古老而又亟待科技赋能的领域,作为自己长期奋斗的事业。

秦楚汉的创业转折点,源于一次偶然的播客聆听。南欧山火导致英国超市大白菜限购的新闻,让他深刻意识到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们就自创一个气候,像科幻电影里边那样,就不再让人类看天吃饭。”这个朴素的愿景,成为了他创业航程的灯塔。

2016年,Mary Agrotechnologies Inc.在加拿大诞生,秦楚汉辞去了金融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垂直农业技术的研发中。团队凭借旋转式种植设备和AI控制系统的技术优势,一路披荆斩棘,并于2021年成功上市。然而,上市并未让他停下脚步,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才是实现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最佳土壤。

2022年,秦楚汉带着核心技术和团队成员回到上海,创立了墨泉生物,开启了“二次创业”。他看到了垂直农业在城市内部署的巨大价值:一个集装箱大小的农场,产量能达到传统土地的60到80倍,有效缩短供应链90%以上,减少物流损耗和碳排放,保障城市食品供应的韧性。

墨泉生物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集成的AI算法与自研硬件所构建的精准控制系统。传统种植依赖经验,而墨泉则把经验变成代码。温度、湿度、特定光谱、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配比等关键参数,被传感器实时捕捉,交由AI大脑进行分析决策。这种数据驱动、闭环反馈的智能化控制,使得墨泉的技术相比其他垂直农业方案,实现了更高程度的无人化智能化,并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尽管技术蓝图诱人,但将“未来农业”的种子播撒进现实土壤,挑战重重。市场教育、成本与效率、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同行的起落,都是秦楚汉需要面对的现实困境。他展现出一种务实的理想主义,灵活拓展“按需种植、直接供应产品”的服务,降低客户的进入门槛,同时依靠早期积累和逐步产生的营收滚动发展,聚焦核心,做出审慎而关键的决策。

秦楚汉的“二次创业”,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墨泉生物在“创青春”大赛中获奖后,上海普陀区科委提供了办公场地租金减免、政策申报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服务。入驻“创新里”科创空间,更让他感受到了浓厚的创新氛围。他坦言,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力度,给技术驱动型的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让他更踏实地做事,更坚定了深耕农业科技的决心。

秦楚汉的目光不仅立足中国,更投向了全球。他计划利用成熟的供应链和技术方案,将墨泉的垂直农场技术解决方案“反向出海”,瞄准那些对高品质、本地化生产有强烈需求的市场。他相信,“垂直农场”不会完全替代传统农业,但能成为重要的补充,尤其是在耕地资源有限、部分农产品依赖进口的中国。

在创业的道路上,秦楚汉以跨界的知识结构、系统化的思维、对技术的执着以及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导航着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兴领域。他坚信,只要能够坚持,总会有好的一天。风,或许会迟到,但对于那些一直在场并做好了准备的人,它终将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