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庆大学一起涉及学术诚信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事件的起因是网络上对一名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所发表论文及专利的质疑。
重庆大学于5月10日正式发布通报,详细说明了对此事的调查结果。据调查,刘某乔是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的女儿。刘某华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刘某乔参与其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的研究工作,存在明显的学术不端行为,具体表现为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刘某华的论文中还发现了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的问题。
针对这一事件,重庆大学迅速作出处理决定。刘某华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的职务。同时,刘某乔通过不当手段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也将按相关程序被撤销。
事件的起因可追溯至5月7日,一篇介绍刘某乔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文章中提到,刘某乔作为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已经发表了十余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些成就迅速引发了公众和学术界的热议。
根据公开信息,刘某乔在读本科期间发表了SCI一区期刊论文5篇、SCI二区期刊论文9篇,并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和专利中,刘某乔均非第一作者。在多篇论文和专利的作者列表中,频繁出现了刘某华、刘某龙等重庆大学教职工的名字。
进一步梳理发现,刘某乔的发明专利申请时间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当时她还在读初中。这一细节引发了更多关于其学术成就的质疑。在重庆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官方网站上,也能搜索到刘某乔参与的发明专利,其中她多为第三作者,申请人为重庆大学及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刘某乔的名字,可以找到13篇带有其名字的SCI论文。然而,在这些论文中,刘某乔同样并非第一作者,多为第三或第四作者。其中,11篇论文的作者列表中出现了刘某华教授的名字。这些发现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刘某乔学术成就的怀疑。
重庆大学多名学生向媒体透露,刘某华教授与刘某乔系父女关系,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刘某乔学术成就的质疑。学生们认为,刘某乔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可能与其父亲刘某华存在关联。
面对公众的质疑,重庆大学在5月8日晚首次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已关注到相关讨论,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经过深入调查,学校最终确认了刘某华和刘某乔的学术不端行为,并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