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在业界的风云突变中,从昔日的明星项目陷入了信任危机。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舆论风波,小米及其创始人雷军成为了众矢之的。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小米车主集体要求无损退车,这一事件迅速发酵。
据悉,网络上流传出一份疑似由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联合发布的视频声明。在这段长约3分钟的视频中,数十位车主表达了他们要求无损退车的立场。不仅如此,网络上还出现了多个退车维权群,成员数量已超过300人,甚至有车主已委托律师采取行动。
小米SU7 Ultra曾一度火爆,市场供不应求,为何如今却面临退订潮?问题的根源在于碳纤维挖孔机盖。车主们发现,花费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实际使用中既无法有效导流,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更无法产生下压力,变成了昂贵的摆设。
小米汽车在随后的道歉声明中表示,之前的宣传信息表达不够清晰。然而,车主们并不买账,认为小米汽车存在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应由小米自身承担责任。
这场退订风波只是小米汽车所面临困境的冰山一角。早前,一起涉及小米SU7的车祸导致3名女大学生丧生,这一事件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公众对小米汽车的质疑与批评。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也引发了国家监管部门的强监管。
小米公司内部也被曝出要求员工日均工作11.5小时的消息,未达标者将受到约谈。这一事件进一步损害了小米的品牌形象,使得小米在舆论场上更加被动。
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坦言自己正经历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他取消了部分会议和出差计划,暂停了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显示出巨大的压力。
一直以来,小米和雷军以其出色的营销能力著称,雷军更是被誉为“流量圣体”。然而,流量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小米带来市场关注和销量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如今,小米汽车销量出现环比下滑,一系列负面消息开始影响其市场表现。
雷军曾是流量的宠儿,但在这场信任危机中,他也被流量的洪流所裹挟。小米汽车曾经的流量宣传,如智能驾驶技术的“车位到车位”、碳纤维前舱盖的超跑性能等,如今都成为了刺向自己的利刃。
对于小米和雷军而言,他们当初享受了流量带来的红利,如今也必须面对流量反噬的苦果。只要小米出现负面消息,就会被无限放大,因为流量如同永不满足的黑洞。如果小米继续将营销和流量作为核心策略,那么雷军的造车之路注定将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