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近期揭晓了其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揭示了公司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而核心电商业务客户管理收入(CMR)亦展现出稳健态势。然而,整体营收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云智能集团的表现,尽管营收增长了18%,却未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对AI驱动增长的高期待。
财报详细显示,阿里巴巴当季收入达到236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但略低于市场预估的2379.14亿元。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季度净利润达到298.47亿元,同比增长22%,这一成绩超越了市场预估,凸显了阿里巴巴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的显著进步。
从全年业绩来看,阿里巴巴2025财年总收入达到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581.22亿元,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尽管整体收入增长放缓,但利润端的亮眼表现仍成为财报的一大亮点。
尽管利润方面有所惊喜,但市场对增长的“质”和未来潜力更为关注。阿里巴巴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遭遇大幅波动,美股和港股市场分别大幅下跌约8%和5%,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构成及未来增长引擎的复杂情绪和审慎态度。
云智能集团作为阿里巴巴“AI驱动”战略的核心,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至301.27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管理层在财报会议中强调,AI需求强劲,云业务营收仍处于上升通道。未来三年,阿里云计划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尽管18%的同比增速已属不易,但仍未能完全满足部分投资者对更高增长的期待。
同时,本季度云智能集团的调整后EBITA利润率(8%)环比有所下滑,低于部分乐观预期。这引发了市场对AI战略成效的进一步观察。尽管AI相关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在整体云业务中的占比以及对利润的实质性拉动作用尚需进一步显现。
在电商业务方面,淘天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营收基石,本季度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2%,达到710.77亿元,表现优于市场预期。这主要得益于有效的商业化举措和客户管理服务收入的增加,反映了淘天集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固基本盘的努力。阿里积极布局即时零售赛道,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置于淘宝首页一级入口,以期提升用户活跃度和规模。
在其他业务方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2%,表现强劲。然而,菜鸟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2%至215.73亿元,主要因部分国内物流服务整合至电商业务。这一调整旨在提升整体协同效率,但短期内对菜鸟的独立财务表现造成了压力。
尽管阿里巴巴的利润表现尚可,并持续通过大额回购和派息回报股东,但整体营收增速的放缓以及未能提供足够强大的新催化剂以支撑更高估值,使得投资者对阿里的整体表现感到不满。与腾讯等其他科技巨头近期超预期的业绩相比,阿里巴巴的财报未能充分满足市场的期待。
阿里巴巴持续剥离高鑫零售和银泰等非核心资产以聚焦核心业务。财报显示,剔除这两者后,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这一战略调整的长期效果以及即时零售等新业务能否有效弥补增长缺口并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成为投资者未来持续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