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AI时代,张朝阳:科技进步双刃剑,人类需警醒

2025-05-20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近日,北京迎来了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盛大召开,汇聚了众多顶尖院士、科学家及产业精英,共同探讨基础科学的新突破、技术革命的产业化应用路径,以及人工智能如何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

论坛在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的致辞中拉开帷幕。这位兼具物理学博士头衔的企业领袖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犹如驶入快车道,具身智能技术百花齐放。然而,科技进步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虽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却也伴随着信息真实性被忽视的隐忧,提醒公众需保持警醒。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论坛上发表致辞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分享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探索》的主题演讲。他概述了2025年AI发展的两大特征:多模态应用与紧密关联GDP的关键行业渗透,并强调了中国在推动AI技术落地应用方面的显著优势。郑院士详细阐述了AI大模型的生命周期,从数据获取到预处理、模型训练、微调直至推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面对智能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如何变革成为另一大热议话题。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深入剖析了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他指出,社会实践正走在理论前沿,大学必须跳出传统学科框架,积极与社会对话,拥抱世界,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艺术教育与AI的交融也成为论坛上的亮点。北京电影学院原副校长孙立军提出,在AI时代,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需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积极拥抱AI技术,而非将其视为敌人。

随后的圆桌讨论中,张朝阳、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与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围绕AI的直觉能力、人机关系等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张亚勤预计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还需15至20年,涉及信息智能、物理智能与生物智能的协同发展。张朝阳则强调人类直觉的不可替代性,认为AI虽能通过大量运算寻找自洽性,但无法复制人类的直觉与创新思维。傅盛则以AlphaGo为例,指出AI在某些方面的创造性表现与人类直觉相似,但缺乏主动探索与梦想的能力。

谈及中美AI领域的竞争态势,傅盛认为中国在工程化落地与应用创新方面拥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智能体等贴近应用场景的领域有望反超。张亚勤则强调人才厚度是核心竞争力,指出中国年轻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速度远超美国,未来五年将是创新的关键期。张朝阳总结道,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竞争压力,正推动中国在AI乃至整个科技领域加速追赶乃至超越,包括芯片研发与算力解决方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