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的艺术界,李树青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书法艺术,成为了金文研究与创作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以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让古老的金文在当代焕发了新生,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学者型书家的典范。
李树青,这位1948年出生于天津的艺术家,自幼便与传统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他早年随高仲钧、安锡宠先生学习民族器乐,这不仅培养了他对艺术的敏锐感知,更为他日后的书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6年,经高先生引荐,他有幸拜入津门书法大家龚望先生门下,从此正式踏上了书法艺术的探索之旅,与金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龚望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李树青从《张迁碑》《鲜于璜碑》等汉隶名碑入手,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随后,他又深入临习《毛公鼎》等青铜器铭文,逐渐开启了金文书法的探索之路。与此同时,他还师从张牧石先生研读文字学,随张淑纯先生钻研古文经典,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李树青在金文研究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耗时十年,广泛搜集国内外青铜器铭文拓片及训诂资料,最终编纂出版了《仰韶书屋金文字汇》。这部四册巨著,收录了商周金文单字4058个,重文字样34520字,是迄今为止收录金文最全面的专用字典。它的问世,无疑为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为李树青在学术界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树青的金文书法作品,更是将古文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既追求字形的精准,又注重气韵的传达,将金文的雄浑与汉隶的灵动完美融合,使笔画间流淌着青铜古韵与岁月沧桑。他的作品在传承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又赋予了当代审美张力,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近期,李树青先生创作了四幅以金文书写的四季主题作品,再次展现了他在金文艺术上的深厚造诣。这些作品不仅字形古朴、笔画流畅,更在内容上巧妙地融入了四季的特色与韵味。无论是“雨探花径、福涌春潮”的春日灵动,还是“清风撤暑、莲岸鸣蝉”的夏日悠然;无论是“金谷斜阳、满树秋声”的秋日丰收,还是“炉红酒热、瑞雪纷飞”的冬日温馨,都通过李树青的金文书法,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四季的赞美,更是对金文艺术的深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