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征途上历经十载春秋,郑勇终于引领极智嘉成功登陆港交所,摘得全球AMR仓储机器人领域的第一股桂冠。此次IPO,极智嘉以每股16.8港币的价格发行,净募集资金高达22.06亿港币,公司总市值突破218亿港币大关。
与极智嘉同日上市的还有另外五家公司,共同见证了港股IPO市场的繁荣景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迎来了44只新股,募资总额超过千亿港币。极智嘉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133.62倍的超额认购,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了30.17倍的热烈追捧,不仅跻身今年港股国际配售倍数前三甲,更刷新了港股科技板块的国际配售倍数纪录。众多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纷纷参与认购,显示出市场对极智嘉的高度认可。
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同时也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极智嘉的上市无疑为机器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回望2014年,那一年对郑勇而言是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他作为新天域资本的高级投资经理,在一次考察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时,被全面推广的机器人深深震撼。考察结束后,他决心在中国寻找类似的创业团队,却未能如愿。于是,在2015年,郑勇亲自下场,踏上了物流机器人创业的征途。
郑勇的创业决心与其丰富的行业经历密不可分。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工作五年,之后在圣维沙集团的一家子公司担任工厂经理三年。这些经历让他坚信,物流领域将是最先被替代、被革命的部分。同一年,被亚马逊收购的Kiva更名为Amazon Robotics,并开始应用于亚马逊自家的仓库。如今,亚马逊仓库中的机器人数量已接近人类员工规模,拥有超过100万台机器人在配送中心穿梭。
为了打造一支强大的创业团队,郑勇邀请了原清华计算机老师李洪波担任CTO。李洪波在机器人领域拥有超过十五年的专业经验和130多项授权专利。在创业初期,只有郑勇和李洪波两人,他们的办公室设在清华计算机系FIT楼的地下室。随后,刘凯和陈曦两位创始人相继加入。刘凯同样出自清华计算机系,曾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工作;陈曦则擅长高速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领域,曾在瑞斯康达任职。如今,四位创始人依然紧密合作,股权结构清晰,稳定性极强。
极智嘉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公司的第一笔投资来自心怡科技的1000万元人民币,随后火山石和高榕创投分别投资2125万元,合计4250万元,投后估值达到2.1亿元人民币。在拿到融资后,投资人给极智嘉的第一个目标是,在当年双11前发布产品。面对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困境,20人的团队没日没夜地研发,最终成功推出了产品。有了第一个天猫超市的样本后,极智嘉在创业第二年进入了多家电商平台,并开始验证AMR解决方案的商业化。
2017年,极智嘉迎来了爆发期。公司成功出海日本,交付了第一个海外项目,成为中国最早出海的AMR公司之一。同时,极智嘉在这一年完成了四笔融资,估值达到6-7亿元人民币。此后,极智嘉不断加速全球化布局,相继进军德国和美国市场。2019年,极智嘉完成C1轮融资,融资金额1.16亿美金,估值翻倍至5.6亿美金。全球化战略不仅让极智嘉获得了更高的市场想象力,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产品到商业化,再到出海拓展,极智嘉的发展节奏稳健而流畅。这离不开创始人的深厚背景,也离不开投资人对全球化机器人市场的期待与想象。极智嘉的融资历程和估值增长,体现了资本对稀缺性的确认。在机器人产业中,稀缺性的核心在于商业化的确定性。极智嘉已完成了全球大规模落地,收入规模领先,经营质量连年提升。这种商业化能力的确定性,让极智嘉的融资之路畅通无阻,也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成为行业龙头的预期及对赛道长期价值的认可。
根据极智嘉的招股书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占有率达9%,并连续六年位居榜首。极智嘉目前已服务800家终端客户,包括63家世界500强企业,客户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提供本地化服务,极智嘉在全球设立了超过48个服务站点和13个备件中心,具备7×24小时的快速响应能力。高效交付的本地化运营体系,最终转化为更强的客户黏性与复购动能。2024年,极智嘉整体客户复购率高达约74.6%,关键客户复购率高达84.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仓储物流机器人行业中,在手订单量是企业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极智嘉的在手订单量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19.9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4亿元。对应收入方面,2022年为14.52亿元,2023年为21.43亿元,2024年达到24.09亿元。极智嘉2021至2024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5%,远高于行业增长水平。净利润方面,虽然前几年存在净亏损,但亏损率已连续四年大幅收窄,开始进入盈利拐点,或即将实现扭亏为盈。
极智嘉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业绩的快速增长上,更在于其代表了To B类机器人实现商业化成功的希望。公司将AMR技术转化为年营收超24亿人民币的庞大规模,登顶港股机器人板块以及全球仓储履约AMR市场。在经营质量方面,极智嘉已逼近盈利拐点,展现出了在高度复杂的B端市场中,技术真正解决核心痛点、创造可量化商业价值的成功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