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巨头微软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这一次是因为其大规模裁员计划。据悉,微软在7月5日宣布将再次裁员9000人,这一消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7月5日清晨,许多微软员工在睡梦中收到了裁员通知的邮件,随后在上午9:30,微软紧急召开线上会议,正式宣读了裁员决定。据微软CEO纳德拉透露,目前已有20%至30%的代码由AI生成,这一数字揭示了AI在微软业务中的快速渗透。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微软今年的首次裁员,5月份微软已经裁减了6000名员工,加上此次裁员,微软今年已累计裁员1.5万人。
此次裁员波及范围广泛,微软中国css部门也未能幸免,上海和无锡两地共有700名员工被裁。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指出测试代码中有50%是由AI生成的,而测试代码占总代码的50%,因此AI实际上已经生成了25%的代码。还有网友调侃道,未来微软或许将全面采用印度员工与AI结合的模式,甚至戏言微软最后可能只剩下HR和CEO,其他工作都由AI接手,包括煮咖啡和做咖喱。
在裁员赔偿方面,微软展现出了相当的诚意。本次裁员赔偿方案为N+4+1+(2),其中“2”为就业缓冲赔偿。如果员工在7月11日前签字,还将额外获得两个月的签字费,最终到手赔偿高达N+7。这一赔偿方案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甚至称之为“恶意赔偿”,因为与其他外企相比,微软的赔偿方案确实相当慷慨。据公开数据显示,亚马逊的赔偿方案为N+6,SAP为N+5+1,大连思科为N+7,而谷歌的赔偿更是高达N+1+9。
然而,在裁员风波中,微软也遭遇了一个小插曲。一位微软高管在被裁员工分享会上,建议他们利用AI软件copilot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失业带来的情绪和认知负担。这一发言立即引发了众怒,员工们纷纷指责微软高管缺乏人性关怀,认为这是在变相地让被裁员工为copilot做业绩。
回顾微软近期的裁员历程,从2024年1月游戏部门裁员1900人,到2025年1月因绩效末位淘汰裁员约2280人,再到5月因降本增效裁员超6000人,以及6月的近2300人裁员,微软的裁员行动一直未停歇。此次裁员的9000人约占微软全球员工总数的4%,再次凸显了微软在业务调整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决心。
尽管微软第三季度净利润达到了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但裁员消息仍然导致股价下跌0.2%,市值暂时稳定在3.65万亿美元左右。面对AI投入的持续加码、利润压力以及云与AI业务的激烈竞争,微软的未来裁员计划似乎仍在酝酿之中。在这一变革浪潮中,有人将失去工作,但也有人将迎来新的机遇,高级程序员的含金量将进一步提升,而普通程序员则可能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