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第22届互联网研究年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互联网未来何在?

2025-07-13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北京大学近日盛大召开的第22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CIRC)上,全球互联网研究领域的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互联网的崭新未来。此次年会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精心策划,并得到了北京大学宝成海峡两岸青年发展基金的鼎力支持。

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为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顶尖专家学者。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教授担任主持,为大会拉开了序幕。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在致辞中,向远道而来的专家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他提到,自2010年以来,这是学院第二次举办如此规模的互联网研究年会。在当前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国内学者的目光,更成为了全球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陈刚院长表示,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深入发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院长邱林川作为CIRC的联合创始人,也在会上发表了致辞。他回顾了CIRC自2003年创立以来的辉煌历程,并特别强调了年会与北京大学之间的深厚渊源。邱林川院长对过去22年来为年会付出努力的学者们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并热烈欢迎新一代学者加入这一充满活力的学术共同体。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Terry Flew教授通过视频连线,就“人工智能:繁荣还是泡沫”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2025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节点,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突破万亿美元。Flew教授提出了一个包含理念、利益和制度在内的三要素分析框架,并强调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

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教授则聚焦于“AI大语言模型如何重塑传播学研究”。他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播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祝建华教授指出,当前传播学对A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伦理和监管方面,而对内容生产、使用行为等传统议题关注不足。他呼吁传播学界应更加积极地拥抱人工智能,推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年会期间,还设立了八个专题论坛,专家学者们围绕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治理、文化生产与传播、大语言模型与传播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会议结束时,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一学术盛事的难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