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雷军力挺,海拍客冲刺IPO:下沉市场母婴电商巨头能否成功上市?

2025-07-1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母婴电商领域,近年来平台“爆雷”与收缩的消息不绝于耳,整个行业仿佛进入了一场激烈的淘汰赛。然而,在这片看似残酷的市场中,海拍客——一个由阿里前员工赵晨创立、雷军旗下顺为资本连续五轮投资的电商平台,却在今年6月底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开启了冲刺上市的征程。

海拍客的故事始于2015年,赵晨在离开阿里巴巴后,凭借对母婴行业下沉市场的敏锐洞察,创立了这家专注于母婴B2B2C的平台。他的目标很明确:在下沉市场复制一个“线下版天猫国际”。这一差异化策略,让海拍客迅速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

目前,海拍客已经连接了4200家供应商与29万注册买家,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甚至深入到了3000多个村县。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海拍客的交易额达到了110亿元,其中低线城市交易额占比高达86%,以10.1%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成为了下沉市场母婴电商的“隐形王者”。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辉煌成绩下,海拍客也难以掩盖其面临的挑战。随着出生率的长期下降趋势,海拍客的增长也开始停滞。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海拍客营收为10.32亿元,同比下滑3.28%;亏损7882.5万元,同比扩大39.41%。20亿元的资产负债也成为了海拍客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海拍客的创始人团队自带光环,赵晨、徐虹等核心成员均来自阿里巴巴,这样的背景让海拍客在初创时期就获得了资本的青睐。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更是连续五轮投资海拍客,总计投入2693.33万美元。IPO前,顺为资本成为海拍客的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16.43%。

在资本加持下,海拍客的发展势头迅猛。成立第二年,交易额就突破了10亿元;2019年,更是达到了100亿元的里程碑。然而,随着红利期的结束,海拍客也开始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海拍客开始从撮合平台向自营模式扩展,推出自有品牌,希望以此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自营业务的扩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0.4%提升到了2025年的77.7%,但毛利率却远低于数字平台业务。自营业务的大规模备货和库存成本也加重了海拍客的资金压力。同时,既做平台又做自营的模式也引发了第三方品牌商的担忧,信任危机悄然浮现。

面对这些挑战,海拍客并未放弃。它依然坚守着下沉市场,用SaaS工具和供应链服务牢牢拴住母婴店,帮助它们进货、管店。同时,海拍客也在努力优化自营业务,削减非核心渠道营销投入,优化SKU组合,聚焦复购及毛利率更高的产品。然而,随着新生儿数量的持续下降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海拍客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拍客选择冲刺上市无疑是一场关乎生存的考验。IPO不仅能为海拍客带来急需的资金支持,还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然而,上市并非万能的解药,海拍客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