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一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绘制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他就是方土,一位与水墨结下不解之缘的创作者。
方土的艺术之旅,始于幼年时期与《芥子园画谱》的邂逅。那些经典的笔墨范本,如同种子般深植于他的心中,成为他艺术探索的起点。经过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四年的深造,他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科班功底,更激发了对笔墨无尽的探索欲。
二十九岁那年,方土调入广州画院,成为专职画家。次年,他勇敢地踏入焦墨的世界,用笔锋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创作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洄墨》系列便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这些作品以人体的筋骨与曲线为表现对象,融入了符号化的墨象,每幅作品都散发着挣脱束缚、拥抱自由的强烈气息。
《洄墨》系列的命名,寓意深远。其中的“洄”字,既表达了笔墨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回溯与前行,又体现了方土对千年文脉的回望与承接,以及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他摒弃了传统的“中锋用笔”和“诗情画意”的规矩,让墨色在宣纸上自由流动,展现出对生命的咏叹和对生命力的敬畏。
在珠影的六年时光,对方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镜头捕捉的光影、蒙太奇的跳跃节奏,都化作了他笔锋下的黑白墨韵。当他重新握起毛笔,那些跃然纸上的意象仿佛灵光乍现,有时笔锋如浪翻涌,奏起神韵的乐章;有时人体与光影在几何墨痕中苏醒,将肉身凝作静默的诗行。这些作品,无不透露出方土对艺术最本真的浑朴的追求。
方土坦言,《洄墨》系列藏着他刻在骨子里的倔强。他偏要用焦墨撕开人体的温润面纱,用浓墨巨块劈砍宣纸,让笔下的人体挣脱形的束缚,只剩速度与力量在纸上轰鸣。即便是那些符号性的墨象,也以枯笔焦墨锻造,将千年文脉与大地的厚重熔铸成自己的骨血。这“洄”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笔墨伴随时代呼吸的必然。
方土认为,笔墨应像草木一样,伴随时代抽出新芽。他的焦墨人体作品,正是在传统笔墨的土壤里冒出的带锋芒的新枝。他顺着这股劲儿,让传统的根须往当下的土里扎得更深、更广。这些作品,不仅是他在墨色迷宫里的生命轨迹,更是传统与当代碰撞的火花,是他借笔锋丈量的文化回响。
方土的《洄墨》系列,让传统在回溯中获力前行,让笔墨在当代的呼吸里永远保持生命的锐度。这些作品,正如焦墨划破宣纸的力度一般,震撼着每一位观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