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传来:强化学习专家陈杰,在深入接触中国多家具身智能公司后,最终决定投身小鹏汽车的机器人团队。陈杰的学术背景深厚,本科毕业于香港大学,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Momenta和字节跳动的Seed团队从事强化学习研究。
陈杰之所以选择小鹏,关键在于其对小鹏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坚定投入和快速发展充满期待。小鹏汽车凭借MONA的亮眼销量,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相较于其他创业公司,小鹏的发展步伐更为稳健。
回溯历史,小鹏汽车早在2020年便通过收购四足机器人企业“多够机器人”,与何小鹏、赵同阳共同创立了“鹏行智能”。何小鹏对“鹏行智能”尤为重视,曾亲自参与项目例会,线上督促进程,展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
然而,“鹏行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波折。随着汽车与互联网力量的后撤,团队规模一度缩减至不足百人,只留下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的科班人马。近期,随着具身智能量产元年的到来,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小鹏机器人团队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才招募。
小鹏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何小鹏曾表示,当前行业整体处于L2阶段,而小鹏的目标是到2026年量产L3级机器人,实现“手眼脑协同”。为此,小鹏汽车不断推出创新产品。2023年10月24日的“1024科技日”上,小鹏首款人形双足机器人PX5惊艳亮相。而在2025年1月18日的小鹏汽车年会上,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更是首次公开动态展示,虽然仅展示了行走能力,但已足够吸引眼球。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小鹏Iron再次成为焦点。身高178cm、体重70kg的AI机器人Iron不仅与观众握手互动,还因“累到蹲下”的拟人化动作登上热搜,展现了其高度的智能化和互动性。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在参观小鹏展台时,周鸿祎提出了“机器人格斗大赛,你们参加吗?”的尖锐问题,直指人形机器人面临的现实挑战。
面对质疑,何小鹏的回答显得尤为务实:“先扎根工业,再谈家庭。”他深知人形机器人在成本、维护以及家庭场景安全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因此选择从工业领域入手,逐步向家庭场景拓展。
小鹏并非唯一押注人形机器人的车企。特斯拉的Optimus、小米的CyberOne等产品早已入局,共同推动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这些产品与新能源汽车共用了许多相似的供应链,如电池、芯片、传感器和自动驾驶技术等,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共享。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小鹏汽车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将继续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深耕细作,为行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