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的记忆中,“嗑瓜子”这一习俗似乎总是与新年期间家人围坐一起观看春晚的画面紧密相连。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传统零食——瓜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近日,洽洽食品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将在8000万至9750万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71.1%至76.3%,这一数字令人咋舌。
提到瓜子,不得不提的就是凭借这一小小吃食成为安徽首富的陈氏家族。洽洽食品的创始人陈先保,毕业于被誉为“最会做食品”的江南大学前身无锡轻工业学院。36岁时,他毅然放弃国企的稳定工作,投身于商海。从模仿李小龙同款的“双节棍”棒冰,到1999年进军瓜子市场,陈先保凭借一款“水煮瓜子”迅速打开了市场。
2000年,洽洽食品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这一举措直接将品牌推向了全国,销售额也随之突破亿元大关。到了2011年,洽洽食品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炒货第一股”。2012年,陈先保家族更是凭借瓜子生意创造的30.7亿元收入,荣登安徽省首富宝座。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洽洽食品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公司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涉足薯片、果冻、牛肉酱等业务,但均未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陈先保再次出山,带领公司进军当时炙手可热的“每日坚果”市场,公司业绩得以二次增长。然而,瓜子这一主营业务的增长却仍然不容乐观。
近年来,中国食用葵花籽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整体变化不大。而洽洽食品在包装瓜子领域的市占率已经接近天花板,达到了约50%。尽管洽洽瓜子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但行业的整体增长已经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洽洽食品开始与零食量贩店合作,试图通过这一新渠道来拓展市场。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利润增长,反而导致了毛利率的大幅下滑。2024年,洽洽食品的毛利率为28.8%,与2022年的32%相比,下滑了约3.2个百分点。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更是低至19.5%,远低于零售行业的平均水平。
零食量贩店以低价“硬折扣”著称,洽洽瓜子在这些渠道的价格远低于传统商超。这一策略与洽洽食品过去通过涨价来抵消成本提升的逻辑相悖,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下降。原料采购价格的上升也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面对这一困境,洽洽食品的未来路在何方?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陈先保表示,公司未来的中短期策略仍将聚焦在坚果和瓜子两大品类上,同时也在孵化第三大品类,如花生果等。洽洽食品还尝试跨界推出了瓜子仁冰淇淋等新产品,但这一策略能否转化为持续增长的动力,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