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再次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空前高涨。今年的大会见证了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展示,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
走进WAIC会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从能够叠衣服、擦鞋子的“家务小能手”,到手速惊人的“电竞高手”,再到擅长街舞和拳击的“文体明星”,机器人正逐渐展现出多样化的能力。具身智能展区的第三年,主流厂商纷纷将重点放在了提升机器人的硬实力上,从展示技巧到实际应用,场景拓展步伐加快。
当前,具身智能赛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方面,以人形为主、聚焦动态能力的机器人吸引了大量关注,年初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和拳击赛更是将公众视线拉回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另一方面,不局限于形态概念、更注重场景落地的机器人也在默默耕耘。尽管路线各异,但热度差异显而易见。
然而,随着人形机器人的热度上升,网络上也不乏吐槽之声。有人调侃称,如果觉得生活太轻松,可以买一台“机器人”回去照顾。这实际上反映了人形机器人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对此,星动纪元CEO陈建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广泛,但目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家庭等复杂场景中。
陈建宇指出,具身智能赛道在技术方向上已形成共识,前沿技术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然而,在场景应用阶段,仍需要探索并形成共识。他预计,接下来商业和场景化应用层面将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同时技术层面也需要寻找下一阶段的范式。
针对人形机器人在长时间工作稳定性上的瓶颈,陈建宇认为,技术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星动纪元先从工业或偏商用服务端做起,逐步打磨技术、模型和数据,再逐步进入家庭应用。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时,陈建宇表示,虽然目前已有初步商业化应用,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商业化还未到来。他预计最迟明年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标准线是某一家的出货量达到万台。同时,他也坦言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随着技术发展,未来3到5年内可能会看到一些进展。
星动纪元作为清华大学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目前已有三款产品。其中,星动L7主攻工业物流,星动XHAND1作为核心零部件供应科研、机器人生产商与工业市场,星动Q5则聚焦零售、文旅等商业服务领域。据了解,星动纪元已实现超200台产品交付,订单中50%以上来自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