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红星美凯龙成最新减持对象
在商海浮沉中,阿里巴巴近期展现出了“断舍离”的决心,通过一系列动作,逐步卸下身上的非核心资产包袱,以更加轻盈的姿态迎接市场挑战。其中,家居零售巨头红星美凯龙成为了阿里最新一轮减持的目标。
近日,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宣布阿里旗下杭州灏月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的公司股份,预计套现金额约4亿元。这一举动,标志着阿里正逐步淡化与红星美凯龙的关系,进一步收缩在非核心业务上的布局。
红星美凯龙近年来业绩承压,亏损不断扩大,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额将达到15.9亿至19.2亿元。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对下游家居行业造成了直接冲击,导致家居消费需求疲软。在业绩不稳和高层动荡的双重压力下,红星美凯龙的股价也一路走低,市值大幅缩水。
面对这一局面,阿里选择及时止损,通过减持红星美凯龙股份,进一步规避风险。实际上,这并非阿里首次减持红星美凯龙股份。去年此时,阿里旗下另一家公司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已将其所持红星美凯龙股份全部转让,持股比例归零。
阿里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其近年来战略调整的一个缩影。回顾过去,阿里在实体零售领域曾投入巨资,布局了包括高鑫零售、银泰百货和红星美凯龙在内的多家企业。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资产逐渐成为阿里的负担,业绩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了投入与产出失衡的状况。
为了更聚焦电商与“AI+云”主业,阿里开始大量抛售实体零售资产,包括去年年底将银泰百货股权出售给雅戈尔集团等买方财团,以及今年年初将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出售给德弘资本。这些举措不仅节省了成本、回笼了资金,更为阿里集中精力布局主业扫清了障碍。
阿里的这一战略调整,并非否定实体零售的价值,而是对自身能力边界的重新认知。在马云为阿里指明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的方向后,阿里正步入重新创业的变革期。剥离非核心业务,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激发内部创新活力,成为阿里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非核心资产的逐步剥离,阿里正以更加灵活的姿态应对市场挑战,期待着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穿越市场周期,重拾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