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太原琉璃:非遗技艺绽放梦华之光

2025-08-07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标题:琉璃之光:苏式技艺的世代传承与创新

在山西太原,一抹神秘的蓝色,如同古老的梦,穿越历史的长河,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光彩。这抹蓝色,正是琉璃中的珍品——孔雀蓝。它的再现,离不开一位老人的执着与匠心,他就是葛原生。

葛原生,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与琉璃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为了修复山西各地的古建文物,太原南郊区郝庄公社决定筹办琉璃工厂。葛原生,作为公社干部,肩负起了寻找琉璃工匠的重任。在东山马庄山头村,他找到了苏式琉璃的后人苏杰,从此,一段关于琉璃技艺传承的故事悄然拉开序幕。

苏氏琉璃,在明代便已闻名遐迩,其烧制的琉璃瓦甚至被用于故宫的修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项技艺几近失传。在葛原生的努力下,苏杰被请出山,担任琉璃厂的技术指导。在苏杰的悉心传授下,工人们很快掌握了烧制琉璃的主要技法。然而,最关键的制釉技术,尤其是“孔雀蓝”的配方,却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面对这一难题,苏杰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这项技艺传给葛原生。葛原生深感责任重大,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终于在1981年秋天,意外地烧出了华丽高贵的蓝色。虽然配方尚不稳定,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葛原生与苏杰合作,烧制出了两块“孔雀蓝”龙壁,它们至今仍然屹立在永祚寺的山门前。

此后,葛原生继续潜心钻研,经过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在2005年稳定了“孔雀蓝”的配方。然而,遗憾的是,他的师父苏杰已经离世多年。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次年,葛原生成为这项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葛原生的传承之路并未止步。他将这项技艺和“孔雀蓝”配方传给了师父的孙子苏永军。苏永军自小与琉璃结缘,他有着非凡的悟性,与葛原生合作,将“孔雀蓝”的配方扩容成“苏三彩”,包括“孔雀蓝”“孔雀绿”“孔雀紫”,为琉璃艺术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今,苏永军已经成为琉璃烧制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还研发了多项琉璃工艺,其中琉璃书法匾额最受好评。这项创新结合了中国书法与琉璃的艺术特点,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苏永军的两个儿子也跟随父亲学习琉璃烧制技艺,分别成为了市级和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在葛原生的家族中,琉璃艺术的传承还在继续。他的外孙女张珺靓,对琉璃烧制有着极大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教师工作,致力于推广琉璃艺术。她结合传统文化与时尚动画,创作出了充满创新力的作品,如“孔雀蓝迎亲瓶”,备受行家好评。2025年3月,张珺靓在东太堡成立了非遗琉璃工坊,为琉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琉璃,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葛原生及其家族的努力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琉璃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