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互联网新兴业态崛起,AI与数字消费引领行业新风尚

2025-08-11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5第七届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观众与一款“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进行了亲密互动,这一场景吸引了众多目光。该博览会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展现了科技与人类生活的深度融合。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揭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简称“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了9613亿元,实现了3.1%的同比增长,增速相比前五个月提升了2.2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态势,标志着互联网行业在复杂环境中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步伐。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指出,5G新通话、直播短视频、云游戏等新兴业务正蓬勃发展,大模型类APP与人工智能(AI)终端的协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数字消费需求的释放。移动用户上网流量已连续六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彰显了数字经济的强大活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政策研究部主任工程师李昭分析认为,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拓展,垂类智能体在金融、旅游、出行、办公等多个行业领域已实现常态化应用。国家补贴政策的加力扩围,使得AI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数码产品成为补贴新品类,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直接带动了电商平台业绩的攀升。

在创新投入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454.9万个,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48 EFLOPS。互联网企业上半年共投入研发经费485.6亿元,同比增长2.6%。李昭表示,互联网企业在复杂环境下仍保持研发投入正增长,传递出行业坚定创新的强烈信号。互联网企业正将投入重点从应用层转向技术攻坚,以期构建更加有力的竞争壁垒。

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该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持续加大对通义系列大模型的研发投入。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在全球主要模型社区的下载量已突破4亿次,服务了众多大型企业和机构,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

然而,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仍面临算力成本高、行业利润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李昭建议,应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动态的关注和研发投入,积极寻求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结合点,推动行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国家网信办的数据中,截至6月底,已有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3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大模型技术在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变革和提升。

在数字消费方面,上半年网络购物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线上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的推动、“人工智能+消费”的蓬勃发展以及“为情绪买单”成为消费新热点等因素。

即时零售作为数字消费的重要一环,在上半年表现尤为抢眼。从餐饮到美妆、从药品到旅行,即时零售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阿里宣布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构建更加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标志着即时零售在整合资源、打通场景、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专家认为,即时零售能够释放下沉市场增量、延伸实体店的经营半径,从而盘活消费市场。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催生了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新职位,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