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互联网企业招聘怪象:岗位割裂背后的慢性死亡危机

2025-08-11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标题:互联网企业招聘乱象:岗位割裂与战略短视下的慢性危机

近日,一位资深互联网广告产品人的遭遇,揭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招聘过程中的深层问题。该人士在求职过程中,先是被猎头以“广告背景不适合用户增长岗位”为由拒绝,随后又被另一家公司HR质疑其海外广告经验不足。这两起事件不仅令人啼笑皆非,更暴露出了当前互联网企业人才观念的严重扭曲。

这位求职者自2009年起便深耕互联网广告领域,涉足广告匹配、优化策略、流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包括用户增长和营销。然而,当他应聘飞猪P9级用户增长产品经理时,猎头却因其“过去一直是做广告的”而拒绝。他试图解释广告与用户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却未能改变猎头的看法。几天后,当他应聘茄子快传海外广告系统产品经理时,HR又因他“海外广告产品经验只有一年半”而挑剔。该求职者无奈指出,海外广告与国内广告在基本原理上并无二致,其16年的广告产品经验足以应对。

这两起事件反映出互联网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岗位过度细分现象。猎头与HR将广告与用户增长、国内与海外广告视为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这种认知割裂实际上暴露了企业战略上的短视。用户增长的本质在于研究用户特点、兴趣,并推送相关内容以促进转化,这与广告投放的逻辑高度一致。而海外广告与国内广告的区别,主要在于媒体平台和用户群体的不同,底层逻辑和技术实现并无根本性变化。

根据最新研究报告,过去五年内,互联网企业岗位细分程度提升了37%,广告、用户增长、推荐算法等岗位的独立性增强,但复合型岗位比例却下降了18%。这种岗位细分往往与企业战略的短期化导向相匹配,使招聘成为服务于短期KPI的工具,而非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手段。一些企业甚至为了应对季度营收目标,将用户增长拆解为拉新、激活、留存、变现等独立岗位,导致团队协作效率低下,长期用户价值被忽视。

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的内斗文化也是导致招聘乱象的重要原因。管理层忙于“向上管理”,忽视了对外部人才的准确判断。在股权分散或结构不当的情况下,管理层往往掌握更多控制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产生短视决策。这种内斗文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决策,还导致了部门间的扯皮和推诿责任,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在抢资源、推责任,再好的架构设计也难以发挥作用。

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已经失去了“造血”能力,只会依赖“买流量”来维持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技术壁垒薄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一些企业盲目跟风招聘热门岗位,如用户增长产品经理、人工智能工程师等,而忽视了基础能力的持续投入。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技能断层,还使得企业资源向热门岗位倾斜,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基础能力。

相比之下,谷歌和微软等成功企业在招聘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谷歌从不追求“专业化”的岗位细分,而是更看重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他们鼓励员工在不同业务之间流动,以保持创新活力。微软则打破了部门壁垒,鼓励协作而非竞争,招聘时更注重成长型思维而非固定的技能标签。这些公司都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基础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培养。

针对当前互联网企业招聘乱象,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招聘时应避免过度专业化,注重候选人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潜力;二是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打破部门壁垒,鼓励团队协作;三是投资基础能力建设,培养真正懂业务的管理层;四是建立学习型组织,让员工能力跟上技术迭代。

此次求职者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面临的系统性危机的缩影。当企业连广告和用户增长的关系都搞不清楚时,又怎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互联网企业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战略短视、内斗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等根源入手,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