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巨头汤臣倍健面临市场挑战,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在保健品行业的风起云涌中,汤臣倍健,这一曾经的行业龙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梁允超,汤臣倍健的董事长,在其多次致股东信中强调的“以攻为首”战略,似乎并未能迅速转化为实际的业绩增长。
根据汤臣倍健2025年半年报,公司核心业务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主品牌“汤臣倍健”收入同比下滑28.32%,骨关节健康品类“健力多”收入同比下降30.35%,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国内业务收入降幅更是高达34.43%。唯一亮点在于境外子公司LSG的收入实现了13.46%的增长,但这难以掩盖公司整体业绩的低迷。
我国保健品市场本应依托庞大的人口基数、老龄化趋势及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而蓬勃发展。然而,汤臣倍健却连续七个季度出现营收同比下滑,反映出企业战略与市场环境之间的不匹配。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至2025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3600亿元,但汤臣倍健却未能充分抓住这一市场机遇。
新兴品牌的崛起,如万益蓝和诺特兰德,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创新的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对汤臣倍健的市场份额构成了威胁。2024年,汤臣倍健在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市场的份额虽然仍位列第一,但同比下跌了1.1个百分点。
汤臣倍健的传统线下渠道正面临严峻挑战。半年报显示,线下渠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85%,远高于线上渠道的16.75%降幅。线下渠道营收规模虽仍为线上的2.7倍,但其面临的挑战却日益加剧,反映出传统经销体系正遭遇困境。经销商数量的持续减少,从2024年的减少200家,到2025年上半年再减147家,仅剩640家,进一步凸显了渠道合作伙伴对品牌前景的信心不足。
汤臣倍健管理层在战略转型上的滞后性也备受诟病。尽管医保改革政策已对线下药店渠道构成冲击,但汤臣倍健直至2023年才开始布局抖音直播等新兴电商渠道,错过了电商红利期。梁允超在2024年年报中承诺将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投入,然而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却大幅下降56.45%,仅占总营收的0.8%,新增授权专利数量也显著减少。
更令消费者担忧的是,汤臣倍健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从发黄、破裂的叶黄素到含有虫子的蛋白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更动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多名用户反映了类似的产品质量问题。
面对市场的重重挑战,汤臣倍健亟需将战略进攻性转化为实际的组织执行力。唯有在研发、渠道改革和产品质量上投入真金白银,才能在这场保健品行业的深度变革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