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安徽211专业组混搭56专业,2026届家长如何拆招避陷阱?

2025-08-15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今年夏季,高考录取的紧张氛围尤为浓厚,不少考生和家庭在得知录取结果后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有的考生因滑档而失落,有的则被调剂到了从未考虑过的专业,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许多家庭因此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让孩子选择复读,再经历一年的高压学习,还是勉强接受不理想的录取结果?

一位家长的亲身经历颇具代表性:她的孩子一心想要学习计算机专业,但在填报志愿时疏忽大意,没有仔细查看专业组的详细信息。结果,这个专业组里除了计算机,还包括药学、材料等相对冷门的专业。最终,孩子被调剂到了药学专业,坚决不愿意就读,全家商议后决定让孩子复读。

为何精心策划的志愿填报,最终却成了“踩雷”的陷阱?这其中的关键,需要从高校的专业组设置说起。目前,许多高校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与土木、材料甚至“马业科学”等冷门专业打包在同一个专业组内。表面上,这是为了“优化配置”,但实际上,却是利用热门专业作为诱饵,吸引高分考生,进而填补冷门专业的招生缺口。

以某安徽211高校为例,其物理类某专业组内竟然包含了56个专业,从计算机到药学、材料、新能源等五花八门。一旦考生选择了“服从调剂”,就意味着他们将在这56个专业中随机分配,要么接受冷门专业,要么冒着退档的风险,从一本直接掉落到二本甚至落榜。

高校采取这种策略的背后,既有政策的倒逼,也有招生策略的考量。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要求高校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但这些专业往往缺乏吸引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将这些基础学科与热门专业打包在一起,利用服从调剂的规则,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同时,热门专业还能拉高整个专业组的投档线,掩盖冷门专业的招生困境。

然而,这种策略并未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他们填报志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就业,如果被调剂到生物、化学、材料等所谓的“天坑”专业,四年后的就业前景将令人担忧。最近网上流传的“4所招生失败的985高校”就是一个例子,由于专业组混搭过于严重,考生和家长用分数投票,导致这些学校的分数线大幅下滑。相比之下,江南大学等专业组设置“干净”的高校,则因为实现了“0调剂”,分数线不降反升。

因此,对于2026届的考生家长来说,志愿填报需要更加谨慎。不要只看学校的名头和预估分数,而是要深入了解专业组的组成。要仔细阅读招生章程的附件,了解每个专业组的具体专业,判断是“小而美”还是“大杂烩”。同时,要揪出那些“冷门高危”专业,多查阅近三年的就业报告和行业趋势,避免被调剂到不理想的专业。还要盯紧“选科暗门”,确保孩子的选科要求与目标专业组相匹配,避免因为疏忽而浪费志愿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