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大胆押注中,Replit平台决定全力投入AI Agent的开发,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公司的命运,也重新定义了软件开发的未来。
Replit,这个由Amjad Masad于2016年创立的在线编程环境工具,在加入YC孵化器后,经历了从传统Web开发平台向AI编程平台的华丽转身。近日,Amjad在一场播客采访中,首次详细披露了Replit从裁员、转型到爆发式增长的全过程。
面对资金压力,Replit曾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大规模裁员并押注于尚未成熟的AI Agent。Amjad坦言,这一决定充满风险,因为Agent在初期连贯运行的时间极短。然而,随着Claude 3.5的发布,Agent的稳定性大幅提升,能够连续执行5到10分钟的稳定推理和代码生成,从而具备了实用价值。
正是底层AI能力的跃迁,推动了Replit的转型成功。如今,Agent已能完成一个工程师全天的工作,且效率更高。这不仅得益于AI模型在连贯性、上下文记忆和任务链方面的突破,还离不开Replit在系统层构建的“快照式事务系统”。这一系统允许Agent生成多个解法后自动比对并选择最优,从而具备了类似人类工程师在白板上画思路、选路径的能力。
随着Agent技术的成熟,Replit的用户群体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非程序员,如产品经理、设计师甚至运营人员,开始使用Agent完成A/B测试、功能搭建等任务。这种“非工程部署”行为虽然提升了速度,但也引发了团队内部对责任归属的讨论。Amjad表示,这是一次“赋权”,团队正在重新思考不同角色之间的边界。
然而,AI生成的代码并非总是安全无虞。当前大模型在权限认证、哈希算法、密钥处理等环节表现不佳,容易误生成后门代码。为此,Replit选择内建标准化OAuth模块、集成第三方安全扫描,以确保Agent在部署前的安全性。
在交互方式上,Replit也提出了“环境式开发”的设想。用户可以在电脑端启动项目,离开后通过手机接收Agent的进度更新,并通过简单回复推动下一个任务。这种随时响应的“数字搭档”模式,让非程序员用户更加便捷地参与开发过程。
尽管Agent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构建复杂逻辑流程时,用户往往难以看清系统在做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eplit正在探索结合自然语言与图形化界面的交互方式,以提升系统的可理解性。
值得注意的是,Replit并未向用户公开底层模型的选择。Amjad表示,他们更关注模型在用户任务中的真实效果,而不是模型本身的热度或品牌。这一策略使得Replit能够在不断变化的AI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Replit Agent的影响远不止于流程效率的提升。一位用户甚至利用Agent为公司制作了一套替代价值15万美元的软件,并以3.2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雇主。这种“用Agent造SaaS”的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传统的SaaS市场构成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