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王雪涛《雪梅斑鸠》:传统院体画如何焕发新生机?

2025-08-16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中央美术学院近期举办了“传移模写教学作品展”,其中“典范”板块聚焦临摹在中国画现代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既要守护古典法度,又要激活传统精髓。王雪涛先生的《雪梅斑鸠》成为这一理念的杰出代表。

这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画作,是王雪涛先生50多岁时的精心之作,彰显了他对古人法理的不懈探索。作品通过对明代吕纪《雪梅斑鸠图》的解构式临摹,成功地将院体画的程式转化为写意的新语言,实现了传统美学的创新性转化。

明代 吕纪 红梅斑鸠图(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吕纪的《雪梅斑鸠图》作为明代院体画的经典,展现了工写结合、寓意深远的艺术特点。画作以寒冬雪景为背景,枯梅虬枝、积雪静谧,斑鸠翎羽细腻,梅梢绽放几点红萼,在苍茫雪色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王雪涛的《雪梅斑鸠》在保持立轴形制的基础上,对画幅进行了创新性改造。通过压缩两侧雪景空间,使梅枝与斑鸠形成紧凑的三角构图,不仅突出了斑鸠的视觉主体地位,还通过老梅枝干的前后穿插增强了空间感和节奏感。

在笔墨表现上,王雪涛对吕纪的院体画进行了巧妙的改造。他在梅枝出梢处运用书法提按的笔法,形成了明显的“回锋”,将写意的笔意融入院体画的造型中,使得线条兼具精准度与书写性。这一改造不仅提升了画面的生命力,还体现了花鸟画从“描摹自然”到“书写生命”的质变。

在色彩运用上,王雪涛突破了文人画“水墨为上”的限制,创造性地吸收了院体画的用色方法。他的画作色彩丰富而明丽,又不失厚度和稳重,展现出独特的雅致。这种色彩运用既延续了“格物致知”的观察传统,又契合了新中国“艺术为人民”的时代精神。

王雪涛的《雪梅斑鸠》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临摹实践,更是对传统古法的创造性激活。他通过对吕纪画作的形态学解构和精神性重构,实现了艺术语言的创新再造。同时,他还将时代审美趣味融入院体画原有格局中,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和人民的审美需求。

王雪涛 雪梅斑鸠(局部)

在20世纪50年代,去传统的艺术理念盛行。然而,王雪涛却在思考花鸟画的生存之道。他从传统古法中汲取灵感,融入自己的感悟和写生技法,开创了独特的新风格。他的创作不仅推动了20世纪花鸟画的发展,还为中国近现代写意画的革新之路提供了重要启示。

王雪涛的创作智慧在于对动势的敏锐捕捉与空间的多维建构,将写意花鸟画推向更具生命张力的境界。他的画作色彩明丽而不失雅致,这种风格是深研传统后的自然生发,而非刻意迎合大众。通过临摹与创新的结合,王雪涛实现了花鸟画的现代化转型,证明了传统程式本身就是孕育现代性的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