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后梁时期,中国山水画坛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画家——荆浩。他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战乱频发,选择常年隐居太行山,寄情山水之间。
荆浩擅长山水画,师从张璪,并吸取了北方山水的雄峻气格。他的画作“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展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被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他提出了山水画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观点,其作品也被奉为宋画的典范。
荆浩的绘画理念在《笔法记》一书中得到了系统阐述,该书成为了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他提出了“图真”、“搜秒创真”以及绘景“六要”——气、韵、景、思、笔、墨,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存的作品如《匡庐图》和《雪景山水图》等,都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荆浩的《匡庐图》描绘了庐山及附近一带的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画面上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构成了一幅雄伟刚劲与寂寞幽静相互交融的远离人间烟火的空灵世界。
荆浩的绘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一位重要的继承者便是关仝。关仝,长安人,五代后梁时期的另一位杰出画家。他早年师法荆浩,但在立意造境上能够超出荆浩的格局,展现出自己独具的风貌。他的山水特点被称为“关家山水”,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
关仝的作品如《山溪待渡图》等,都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画面上巍峰耸立,石质坚凝,瀑布高悬,气势堂堂,景意幽深。他的画作能够使人如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荆浩与关仝的画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和绘画理念,至今仍是中国绘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