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名为《不响》的绘画作品集在艺术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厚达5厘米、采用16开超大开本的作品,外观犹如一块雕刻着神秘符号的黑色方碑,外罩一个精巧的上下翻启式书匣,令人过目难忘。
阅读《不响》的方式多种多样,远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翻阅。首先,一个独特的阅读角度是从作者的自注部分入手,这些注释位于书末,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北风》这幅作品背后,竟隐藏着宜家货号的标记,而看似不起眼的《记忆》系列四幅画,则记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地点遇见的四套互为镜像的中国民居结构,宛如纳博科夫收集蝴蝶标本般精细。
将《不响》视为故事书来读也别有一番风味。小说家金宇澄的画作中蕴藏着丰富的故事性,如《旅行》四联画,描绘了一棵树状天使从森林到上海小街的奇妙旅程。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组画的故事顺序颠倒亦能成立,增添了无限遐想空间。
读者还可以在画册中自行发现诸多有趣线索。比如,三幅并列的《无题》作品被赋予了“金鱼小姐”支线的命名,讲述了一只神情华丽如大歌姬般的金鱼故事。而早前在2025年的《锅》作品中,一对颜色鲜艳的鱼在煎锅中的形象,似乎预示着金鱼小姐故事的结局,引人深思。
另一种阅读方式是依据书的装帧设计来欣赏画作。书中被放大展示的图片往往更为重要,隐藏着诸多细节。例如,《隧道》作品在小尺寸版本中令人费解,为何灰色空间内排列着五个粉色房间,每个房间摆放着不同数量的假人。直到阅读作者自注后才发现,画面中心有一个代表隧道出口的光斑,作者为此多次调整地平线位置,确保光斑在小尺寸中虽不易察觉,但在放大图幅中显而易见。内折拉页的设计恰好服务于这一阅读体验,既放大了画作细节,又不影响翻页流畅。
书中最令人动容的彩蛋,莫过于全书以倒叙方式从2025年回溯至1963年的设计。1963年的画作仅有一幅,展示了一些动物的侧影,包括停在树枝上的小鸟、狗、绵羊和一头趴卧的牛,散发着田园牧歌的气息。这幅画旁附有手写记录:“这是舒舒画的”,旁边标注着日期。舒舒正是金宇澄的本名,这幅画作显然被一位慈爱的长辈珍视并保存至今,历经数十年仍完好无损。
金宇澄将这幅少年时期的画作置于全书的核心位置,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对最初纯真时光的缅怀,更是对那份源自自然与纯然之爱的致敬。正是这份最初的源泉,孕育了后来关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杰出作品《繁花》,以及这本画册中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