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书画市场乱象:出卖灵魂的“画家”与真假难辨的艺术品

2025-08-18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西安的书院门,流传着“洛阳纸贵”的古老典故,这一成语源自西晋时期文学家左思的名篇《三都赋》,当时这部作品的广泛传抄使得洛阳城中的纸张价格飞涨。然而,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这一文化现象似乎已成为历史。

然而,近年来书画市场的繁荣却意外地带来了另一种“纸荒”。2010年,保利公司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打乾隆三十年的撒金发笺纸以高达10.64万元的价格成交,显示出老纸市场的巨大潜力。同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上拍的7幅清康熙、乾隆时期的宣纸,也拍出了11.82万元的高价。

京津两地的老纸交易尤为活跃,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的发霉宣纸价格已飙升至两三万元一刀,而清代留存下来的纸张更是身价倍增。一家店铺中,一张60见方的乾隆冰纹笺纸售价竟高达10万元。这种纸荒现象与书画市场的火爆密不可分,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老纸大多被用于制作假画。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老纸因其难以模仿的特质和时代特征,成为鉴定古代书画真伪的重要依据。因此,老纸成为了制作假画者的抢手货。在京津两地,一些美术专业教师和画家因经济压力,不得不参与假画制作,他们被称为“国手”。

记者通过一位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位天津画家,这位画家以制作高仿国画为生。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亲眼目睹了一幅吴昌硕《玉兰图》的诞生过程。画家坦言,尽管他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但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选择制作假画来维持生计。

这位画家的话道出了许多艺术家的无奈与悲哀。他们才华横溢,却因市场环境和经济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原创,转而制作假画。这种现实不仅令人痛心,也让人对艺术市场的未来感到担忧。

在西安的书院门,假画交易同样猖獗。记者在这里遇到了许多推销假画的画贩,他们以各种方式招揽顾客,从范曾到刘文西,从石鲁到贾平凹,名家的假画应有尽有。

一家专卖国画的门店店主向记者透露,他们店里不仅有各种名家的假画,还能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高仿画。这些高仿画分为不同档次,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店主还表示,只要顾客有门路,这些高仿画甚至可以拿去拍卖。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北京的书画市场上赝品最多、品种最全、价格最便宜。琉璃厂一带是主要的假画交易区域,此外还有潘家园片区、报国寺和大钟寺等旧货市场。这些市场上的假画销售方式分为公开、半公开和不公开三种,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天津则是假画作坊最多的地方,这里生产的假画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至东南亚各国和部分欧美国家的华人圈。天津的假画制作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科技化、程序化的生产线,从选画、喷绘、描图、渲染到题跋、落款、装裱、著录、做旧,都有专业人员流水线作业。

苏州则是制作假画历史最早、技法最老的地方。明清时期,苏州的假画就已经闻名遐迩。近年来,随着书画市场的行情不断看涨,新的“苏州片”应运而生,造假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西安则是制作假画的“鬼手”最多的地方。这里的假画制作者大多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他们或出于经济压力,或出于对市场环境的无奈,不得不参与假画制作。这些“鬼手”的作品往往能以假乱真,让鉴定者难以分辨。

面对书画市场的乱象,业内专家提醒广大书画爱好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免上当受骗。同时,他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书画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假画交易行为,维护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