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针对“人工智能+”这一热门话题作出了正式回应。
回顾过去十几年,“互联网+”如同一股旋风,席卷全国。
从外卖订餐、网约车服务到在线购物和移动支付,这些创新服务几乎改变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而现在,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人工智能+”时代。
不少人对这两个“+”符号背后的意义充满了好奇。
互联网+:编织连接的网络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连接。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信息、商品、服务和人紧密地串联在一起。以往需要亲自去商场购物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现在只需动动手指,便能完成购买;曾经站在路边招手打车的场景也逐渐消失,通过手机应用叫车已成为常态。互联网将原本分散的资源和需求有效整合,极大地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
可以说,“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高速公路”,解决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互通的问题。
人工智能+:赋予机器智慧
“人工智能+”则走了另一条路。它不仅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致力于让机器具备“思考”的能力。
人工智能(AI)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影像诊断,帮助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甚至还能撰写文章、创作画作、编写代码,以及与人进行对话。AI不仅让机器能够传递信息,还能理解信息,甚至创造新的内容。
因此,“人工智能+”更像是为社会经济体系安装了一个“超级大脑”,解决了机器能否思考与协同工作的问题。
从量变到质变
“互联网+”带来的主要是量的增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而“人工智能+”则带来了质的飞跃,它能够帮助人类进行决策、发现规律、提出解决方案,甚至开创全新的产业。
简而言之,“互联网+”像是将车速提升到了极致,而“人工智能+”则是换装了全新的动力引擎。
平台经济与智能赋能
“互联网+”的显著成果是平台经济,电商平台、出行平台、外卖平台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在一个平台上即可完成交易。
“人工智能+”的重点在于“智能赋能”。它不仅能够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升级,还能催生全新的行业,例如智能客服、自动驾驶、AI制药和内容生成等。这些新技术不仅仅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更是让机器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中来。
从信息社会到智能社会
“互联网+”带领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人人在线,万物互联。
“人工智能+”则正在引领我们迈向“智能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机器协同工作,生产、生活和治理的方式都将被重新定义。
对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