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即将在济南迎来第800场纪念演出,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该剧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的非凡旅程。四年来,《只此青绿》剧组足迹遍布80余座城市,并成功登上新加坡、土耳其、俄罗斯、美国等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样由韩真与周莉亚创作的另一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也备受瞩目,即将在今年11月突破800场演出的大关。两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迅速积累庞大市场并实现票房长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张素琴认为,这得益于它们依托现代表演语汇和电影化叙事,以高质量的舞台呈现弘扬主流价值,精准契合了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需求。
《只此青绿》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该剧通过精致的编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厚度与活力。今年5月,《只此青绿》受邀参加第十七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并担任开幕演出,随后又在北美四城进行了二轮巡演,赢得了海外观众的热烈反响。
除了《只此青绿》的成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也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表演打动了无数观众。该剧以主人公“李侠”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普通人在信仰面前的坚守与牺牲。这种对人性深刻的挖掘和表达,使得《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必看舞剧”。
随着艺术产品的迭代创新,《只此青绿》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舞台的范畴。两部同名电影的上映,实现了从舞台到银幕的贯通,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只此青绿》交响音乐会、音舞诗画《只此青绿》艺术教育少儿版等衍生作品的推出,也深耕了舞台艺术作品的产业化发展。
然而,面对火爆的舞剧市场,也需要保持冷静思考。文艺评论家方家骏指出,成功的舞剧没有固有模式,应该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的同时,防止审美疲劳的发生。张素琴也强调,未来的舞剧创作应有更广阔的空间,阐释人文关怀的深刻主题,创新卓越多元的艺术形式,进行紧贴时代的互动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