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文化艺术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蚂蚁集团韩歆毅谈AI医疗:专业垂类模型成核心,AI助力医生再升级​

2025-09-11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外滩大会开幕式上,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深度对话引发关注。蚂蚁集团首席执行官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等科技界领军人物,围绕医疗健康领域AI技术落地展开探讨,其中蚂蚁集团在AI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成为焦点。

韩歆毅在发言中明确指出,医疗健康领域对专业能力的需求远超通用模型能力范畴。他以"刚需+中高频"的复合需求特征解释蚂蚁集团的战略选择:"虽然单次医疗服务具有低频属性,但健康管理需求呈现高频特征,这种矛盾恰恰为AI技术提供了深度介入的空间。"针对业界关于通用AI与专业AI的争论,他强调医疗场景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垂类模型的不可替代性,"当AI医疗真正做到极致时,用户会因为问题得到解决而持续使用"。

在技术路径选择上,蚂蚁集团明确押注专业大模型。韩歆毅认为,医疗AI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类医生"的智能系统,这需要同时满足个性化诊断、精准用药建议和持续健康管理三大核心能力。他特别指出,专业模型通过长期服务形成的用户深度认知,是通用大模型短期内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就像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长期诊疗积累的直觉,这种隐性知识需要大量专业数据喂养和场景验证。"

面对"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敏感问题,韩歆毅给出明确判断:"未来相当长时期内,AI的角色应该是医生的智能助手。"他透露蚂蚁集团正在推进两大技术方向:通过AI技术帮助专科医生拓展全科诊疗能力,以及利用多模态技术赋能MDT多学科会诊。这种"人机协同"模式的目标是让顶尖医疗专家从基础诊疗中解放,同时为基层医生配备智能辅助系统。

技术落地过程中,蚂蚁集团识别出三大核心挑战。数据获取层面,医疗数据标注需要副主任以上医师参与,单条数据成本可达数百美元;模型优化方面,需要在抑制"幻觉"输出(即无依据的错误结论)的同时保持服务能力,这需要持续的算法调优;最复杂的伦理问题则通过成立专项顾问委员会,联合数十位医学伦理专家共同制定规范框架。

尽管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十万亿级,蚂蚁集团却选择"技术深耕优先于商业变现"的战略。韩歆毅表示,当前重点在于构建专业可信的服务体系:"用户会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技术买单,这比短期盈利更重要。"数据显示,自2023年加速布局AI医疗以来,蚂蚁推出的健康管家AQ已服务超1.4亿用户,连接全国5000余家医疗机构和近百万名医生,并为300余位名医开发了智能分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