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近期接受BBC采访时,对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发出警示。他直言,当前市场对AI的追捧中存在显著的“非理性”因素,若泡沫破裂,即便是拥有全栈技术优势的谷歌也难以独善其身。这一表态正值全球AI企业估值持续攀升之际,引发了业界对行业过热风险的广泛讨论。

皮查伊将当前现象与1996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非理性繁荣”相类比。他强调,尽管行业可能存在过度投入,但AI技术的变革潜力不容置疑。他以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技术仍深刻改变世界为例,指出AI的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光明。无独有偶,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也公开表示,部分AI投资“极有可能血本无归”,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行业泡沫的担忧。
面对潜在风险,皮查伊着重阐述了谷歌的应对策略。他指出,公司通过自研AI芯片、YouTube海量数据资源以及大模型开发能力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栈,这种全产业链优势使其在市场动荡中更具韧性。他透露谷歌计划在英国投资50亿英镑,逐步推进本地AI模型训练,助力英国打造全球AI“超级大国”。这一举措既展现了公司对AI技术的长期信心,也凸显了其全球化布局的战略考量。
然而,AI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多重挑战。皮查伊特别提到,AI已占据全球电力消耗的1.5%,这种“巨大”的能源需求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他承认,这一趋势对公司的气候目标造成了影响,但仍承诺将坚持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在就业领域,他认为AI将成为“最具变革性的技术”,能够熟练运用AI工具的人才将在各行业中脱颖而出。
与谷歌的立场形成对比的是,AI初创公司Hugging Face首席执行官克莱姆·德兰格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当前并不存在全面的AI泡沫,而是集中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局部泡沫,并预测该泡沫可能在明年破裂。他指出,未来AI发展将转向开发更多专用化的小型模型,这种转变更符合实际商业需求,也更能规避资源浪费的风险。
德兰格还透露,Hugging Face在财务策略上保持高度审慎,目前仅使用了所融资金的一半。这与许多AI公司动辄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做法形成鲜明反差,凸显了行业内对发展路径的不同选择。这种差异不仅为AI热潮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更多思考维度,也引发了市场对技术商业化路径的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