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快讯 价值公司 财经人物 IPO解读 热门赛道 经济解码 科技业界 文化艺术 天脉教育 大燕公益 商业快讯

每经对话智谱刘德兵:AI“独角兽”IPO热,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加速前行

2025-11-19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大模型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过去数年,技术突破引发的行业热潮,在2025年面临商业化考验。随着智谱等头部企业启动IPO进程,市场关注焦点从模型能力比拼转向应用落地成效。资本市场正以更严苛的标准审视企业,评估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与长期价值,这一趋势在开源与闭源路线之争中尤为凸显。

作为中国大模型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智谱提出反直觉观点:开源与商业化并非对立关系。公司董事长刘德兵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短期利益视角下两者可能存在冲突,但长期发展需要开源培育产业生态。他指出,AI化是百年进程,开源能降低技术接触门槛,吸引更多主体参与研发与应用,最终通过生态繁荣反哺商业增长。数据显示,智谱开源策略实施后商业收入持续攀升,企业客户对技术的认知度提升显著缩短了合作周期。

针对行业关注的参数规模争议,刘德兵解释称性价比竞争始终存在,但当前模型性能提升速度放缓导致路线分化。智谱坚持大参数模型研发并非盲目追求规模,而是将其作为技术锚点。"万亿参数模型就像标尺,通过对比才能准确评估小模型性能边界。"他强调,这种策略既能明确技术天花板,又能指导小模型优化方向,形成完整的技术迭代闭环。

在应用落地层面,刘德兵承认当前进展与公众预期存在差距。语言、图像生成等领域已实现成熟应用,但能源、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仍需突破。他提出两个关键方向:一是模型企业与产业方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通过场景共创逐步渗透;二是持续提升模型基础能力,降低使用门槛。"当模型智力达到临界点,普通用户也能轻松驾驭,届时将涌现大量创新应用形态。"

针对AGI发展路径,刘德兵透露行业正处于L3自我学习向L4自我认知跨越的关键阶段。当前主流技术如智能体能力、工具调用等仅扩展了能力边界,真正的突破在于模型参数动态调整能力。"就像人类通过经验修正认知,模型需要具备修改参数数值而非简单记忆的能力。"他坦言这项技术难度极高,参数调整可能引发模型崩溃,但实现后将开启指数级进化速度。

对于行业格局演变,刘德兵认为经过初期混战后,专注基础模型研发的企业将逐渐减少,这符合技术发展规律。智谱将持续投入"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的长期目标,保持技术领先性。针对IPO热潮,他指出这标志着行业进入商业验证期,资本市场开始要求企业证明技术价值与盈利能力的双重可行性。

展望2026年,刘德兵预测技术突破将集中在智能体应用领域,当前已实现的工具调用与环境交互功能将在精准度和效率上取得质的飞跃。同时应用层面将呈现更务实的拓展态势,经过2025年的探索积累,各领域将形成更多可复制的成功案例,推动AI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