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近日发布的一则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江西江投资本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三家持股比例均超过5%的股东,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545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2%。按公告当日收盘价估算,此次减持规模约合10亿元人民币。
此次减持的特殊之处在于时间节点与历史背景的双重特殊性。就在公告发布前约10日,国盛证券刚刚完成更名揭牌仪式,正式从"国盛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型为"国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背后是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今年初通过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证券业务板块的全面整合。公司管理层同步更新,原董事长刘朝东继续履新,新任总经理赵景亮则通过公开招聘从财达证券引入。
追溯至2022年7月,江西国资系统上演了一场资本运作的经典案例。由江西交投、江西财投、南昌金控、江西建材、江投资本五家国企组成的联合体,以88.79亿元协议受让原控股股东持有的9.76亿股股份,一举取得50.43%控制权。这笔交易折合每股9.1元,而截至11月18日收盘价已接近翻倍,意味着江西国资持有的股份市值增长约90亿元。根据当初承诺,这批股份自2022年9月28日起锁定36个月,今年9月28日刚解除限售。
具体减持方案显示,南昌金控拟减持不超过1935万股(占比1%),江投资本计划减持1582万股(占比0.82%),江西建材计划减持1935万股(占比1%)。值得注意的是,江投资本与江西建材作为一致行动人,其通过任何方式减持的股份数量将合并计算。减持期限设定为2025年12月8日至2026年3月7日,减持原因均表述为"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所有拟减持股份均来自2022年协议转让取得的那批股权。
这场资本运作的深层逻辑,可从江西交投当时的表态中窥见端倪。作为联合体成员之一,江西交投曾公开表示,通过受让上市公司股权引入核心金融牌照,既能优化省内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又能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提升自身资产证券化率。数据显示,国盛证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56亿元,同比增长46.84%;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幅达191.21%,主要得益于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的增长。
回溯收购过程,2022年6月原控股股东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股权时,曾引发多家机构竞逐。最终江西国资联合体以底价成交,这个由省属国企组成的受让方阵容,既包含交通投资平台,也涵盖财政投资主体,还有建材行业龙头,形成跨行业的资本组合。这种结构设计既分散了资金压力,又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奠定基础。
对于更名后的战略定位,国盛证券管理层曾明确表示,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旨在聚焦证券主业,强化品牌效应,更好发挥江西省属唯一全牌照券商的职能。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既能提升决策效率,又能降低运营成本。这种"瘦身健体"的改革思路,在当前证券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增长显著,反映出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