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科林电气正以“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为目标,通过智能电网、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三大板块的协同发展,形成强劲的增长动能。公司董事、总裁王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科林电气将依托技术深耕、股东协同与全球化布局,持续向战略目标迈进。
走进位于石家庄鹿泉区的科林电气西厂区新能源生产车间,智能化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电芯经过上线、分选、堆叠等工序后,通过精密传送带完成电压内阻校验、模块组装等关键环节。操作人员通过电子看板实时监控数据,将组装完成的电池包集成至自主研发的储能柜中。公司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介绍,目前科林的PACK产品在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等指标上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技术覆盖储能系统全链条,包括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及液冷机组均实现自研自产。
新能源板块已成为科林电气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公司聚焦光伏、储能设备及控制系统,正从设备供应商向“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目前,215kWh、261kWh液冷储能柜已投入商业化运行,836kWh储能柜完成样机研发,兆瓦级BMS和大功率PCS也已成功开发。王永指出,智能电网、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三大业务构成协同发展的“铁三角”格局,三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其中,智能电网领域是公司的技术根基,今年已完成国网、南网多项全国产化产品样机开发与认证,一二次融合设备、智能配电终端等核心产品通过真型试验,为电网招标赢得先机;综合能源服务板块则通过EPC总承包和项目运营,将前两大板块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价值倍增。
电力设备行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王永分析,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三大需求:一是电网升级需求,城市电网强化与农村电网改造为智能配电设备创造巨大市场;二是新能源接入需求,光伏、风电大规模发展需要配套储能系统和智能调度设备;三是用户侧节能降耗需求,企业、园区对高效经济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需求迫切。公司董事会秘书张建军透露,2024年科林电气完成重要转折,成功引入海信网能、石家庄国投等战略股东,形成“产业资本+地方国资+经营团队”的治理结构,各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财务数据显示,科林电气今年第三季度创下上市以来最佳业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16亿元,同比增长23.63%;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幅45.9%。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0.72亿元,同比增长27.27%;归母净利润5652.32万元,同比增幅达705.48%。王永表示,公司未来将聚焦储能、数字化、绿色低碳三大领域,巩固配电设备主业,并借助海信加速国际市场拓展。目前,科林电气正通过优化产品体系布局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在提升电气设备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速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储能系统等新兴业务,逐步覆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领域。
海外市场开拓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张建军介绍,公司去年以来跟随海信集团参加多次海外展会,借助其全球64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的网络,上半年海外新签订单达2.67亿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实现快速突破。当前重点是打通海外商业模式,推进微电网等业务落地,后期将逐步建立自主海外销售渠道;产品层面除新能源设备外,传统电气设备也将同步发力海外市场,形成全品类拓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