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资讯
财经视野 科技数码 探索发现 教育学习 娱乐红人 时尚秘籍 动漫电影 游戏天地 星座解读 宠物小乖 营养美食 大燕公益 信息流

双11预售更贵?市场或将给“小聪明”商家敲响警钟!

2024-10-29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在今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天猫平台于10月14日晚8点率先启动了预售预热活动,然而,这一本应充满期待的购物盛宴,却因部分商家的价格套路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据消费者反馈,不少“双十一”预售产品的价格竟然高于直接购买的价格,且在预售结束后迅速降价,这让满怀期待的“尾款人”瞬间变成了“韭菜人”。

消费者晒出的购物截图显示,同样一款商品,在预售模式下的价格普遍高于直接购买。例如,某款商品直接购买的价格为308元,而预售模式支付尾款后的实付款却高达321元;同样,某护肤品预售券后的实付款为1535.95元,而直接购买的价格仅为1523.64元。此类情况并非个例,让消费者不禁质疑“双十一”预售促销的真正意义。

“双十一”作为全民瞩目的年度购物盛宴,平台和商家都会推出各类促销活动,今年的活动更是比去年提前了10天启动,旨在更早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消费者为了在这场盛宴中节省开支,煞费苦心地参与预售活动,提前下定金、凑满减,希望能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心仪的商品。然而,预售产品不仅价格没有优势,反而高于直接购买,这无疑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也损害了平台的声誉。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平台客服人员的回应显得颇为敷衍,只是建议用户如果预售价格比直接下单更贵,可以选择退款并重新下单购买。这种回避问题核心的回应显然难以让消费者信服。虽然商家在“双十一”期间有权自主调整价格,但预售模式本应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和便利,如今却成了部分商家玩套路的工具。

预售模式本身是一种双赢的商业行为,消费者通过预售可以提前锁定心仪的商品,享受更多的优惠;商家则可以通过预售提前规划生产,减少库存积压。然而,部分商家在“双十一”期间利用预售模式进行虚假促销,通过复杂的流程和难以退还的定金套路消费者,这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则与契约精神,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预售商品比直接购买更贵的问题并非今年才有,往年的“双十一”也曾引发过类似吐槽。然而,平台提供的解决办法往往只是让消费者退款重买,而对商家的预售调价行为视而不见。这种做法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因消费者退款重买而提升平台的交易数据,从而助长了商家的不正之风。

为了真正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激发购物热情,平台和商家都应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平台应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优化预售活动的规则,确保预售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商家则应遵守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诚信经营,通过真正的优惠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消费者。只有这样,“双十一”才能真正回归它本来的样子,成为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期待的年度购物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