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化投资行业步入精细化管理新时代
近年来,中国量化投资行业已从昔日的野蛮生长阶段,逐步迈向了一个更为分化与精细化的新纪元。曾经,“十亿奖金门”和“年终奖上千万”的传闻频繁传出,成为量化投资领域的一大焦点,各大机构竞相提升员工福利,以吸引顶尖人才的加盟。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2024年的量化投资领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无论是私募行业的领军者,还是公募量化团队,都纷纷放慢了脚步,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在这一背景下,量化大厂们的人才策略也迎来了显著变化。
尽管整体步伐放缓,但仍有一些量化团队在逆势中持续扩张。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至少有9家百亿级量化私募机构年内员工人数增长超过10人。这些增长数据虽来自第三方机构的统计,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或滞后,但仍能反映出行业内部的一些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构在人才战略上的积极程度与其现有的规模并不完全成正比。例如,佳期投资,这家在基金圈相对低调的机构,年内员工数量增加了45人,位居增长榜前列。其创始人季强早年并无显著的投资背景,而二股东吴霄霄则拥有在美国量化研究领域的经验。这样的创始人背景和股权结构,与其他百亿级量化大厂相比,显得独树一帜。
宽德投资和卓识投资同样在人才方面展现出进取姿态,年内分别新增员工42人和40人。宽德投资曾是2023年的私募圈“募资王”,而卓识投资的创始人张卓则在美国骑士资本有着丰富的量化策略经验。这三家机构在人才方面的积极投入,无疑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头部量化机构中,明汯投资同样榜上有名,年内新增员工数量位居第四。作为与九坤、衍复等机构齐名的量化巨头,明汯投资在人才方面的投入也颇为可观。与此同时,磐松资产作为2024年量化行业的一大“新星”,受托资产规模从年初的50亿元迅速增长至百亿元级别,其团队人数的增长也显得尤为合理。金锝资产这家中国最早期的量化机构之一,也出现在增长榜单上,显示出其深厚的行业底蕴和稳健的发展态势。
在资管行业,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量化机构增加团队人手,无疑意味着更大的投入。以量化交易员为例,这个岗位的入行薪酬普遍在2万元至4万元/月之间,不少机构还提供一年13薪或15薪的薪酬包。以此估算,每位量化交易员的年薪可达26万至60万元不等。若按照每人60万元年薪(税前)计算,一家私募机构增加40位员工,则需要投入近3000万元(含五险一金)。当然,这仅仅是基础薪资部分,并不包括业绩突出时的奖金。
然而,人才增长并非没有风险。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投资“生产力”提升的同时,也可能因“生产关系”的复杂化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2022年量化圈发生的一场技术秘密纠纷案,就涉及到了人才流动和知识产权的问题。这起案件提醒我们,量化机构在引入核心人才时,必须把控好风险。
还有一些量化机构为了保持竞争力,会采取一些隐藏策略。例如,设立平行的科技公司,负责AI技术开发等战略任务;或者资助或支持部分投资人才创设或加盟名义上的外部机构,作为公司的“秘密武器”。这些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机构的竞争力,但也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
中国量化投资行业在步入精细化管理新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人才战略上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将是未来量化机构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